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REFERER in /www/wwwroot/dtwhjy.com/include/func.class.php on line 429
首页 > 十年大成教育 > 十年大成教育
1、 您是国内非常知名的教育家,我想知道在您这样一个有建树的教育家眼中,教育到底是什么?他的根本、宗旨、灵魂是什么?
教育是个大问题,要说起来不容易,但总有一个了解的原则——教育是教人,就要从人性教起,即开发他的人性。
万物都有本性,那人的本性是什么呢?当然只有开发出來你才知道,但是我们总是要让一个人能够在天地之中不要辜负他的生命,所以我称教育是一种“赞天地之化育”的工作。“赞”就是协助,协助天地的工作。
天地生人,跟生草木、生一只猫一只狗,不很一样的。因为草木以及其他动物,大概都是听天由命的,但天生人,却留给人类很大空间去自我调整、自我开发、自我改善。父母和师长就是负责下一代的调整、开发、改善的工作。有了父母和师长的教育,人才能成长得更加完美,所以教育就是开发人性的工作,就是赞天地之化育的工作,让他更加充实、饱满、光辉的工作,我们尽其可能,希望他们走向完美。至于什么是完美,只有在过程当中尽其本分,所以不是要求已经讲出來的完美,而是随时把握到人性,随时想尽办法,尽可能来开发。
而要良好的开发,就要对人性有良好的了解,以及正确教育的方法,所以教育就是开发人性培养人才的大工程,这是我对教育的了解。
2、 您做教育这么多年,您的生命是完美的吗?
纵使是圣人,也不敢说他的生命是完美的,他也是尽其心力走向完美。
我们当然不能说自己是完美的,我们只能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会更加完美,只能这样希望,不能够自以为是,所以问这个问题实在是,(不好回答吗?),不是,只是问这个问题比较笨,哪有人会说自己完美的。
3、 那我重新问,您从事教育这么多年,也进行了许多钻研,那有些人就想知道,您觉得自己在那些方面比较完美?这样问可以吗?
(笑),也不太好,我研究教育了解教育,那是在我能够自我教育以后,因为一个人在他比较幼稚的时候,心灵没有成熟的时候,需要别人给他教育,等到心志渐渐成熟,他就可以自我教育。刚刚说教育是开发人性,使人生走向完美,应该自我要求渐渐走向完美,到底是否完美,并没有一个标准可以评判,所以到最后也只是自己反省、自己改善、自己知道,所以我不能说自己是个完美的人,或者在某一方面完美,因为明天会更好。
4、 那换一种说法,您从中找到什么样的快乐?
这倒是可以说的。
如果你有了过,改了一个过,这是使人快乐的;你从有所不知进入到有所知,这是使人快乐的。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所说的“学”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只要应该学的,就需要学。这个“学”落实了,在生命中成就了,会使生命更加开朗、充实、光辉,让生命回归到他自己,有一种幸福感在其中,孔子把这个感觉叫做“说(悦)”,不是一般所说的快乐,而是从内心生起来的,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的那一种感受,那是很愉快的。
假如我能够有所进步,我都是很愉快的,我能够看到世界有任何进步,我也会很愉快的。如果我有这种感觉,任何人也都应该一样,因为人性是相通的,自己的感受也是大家的感受。如果一种感受只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那么这种感受就不能够应用于众人身上,但是他是否可以应用,在相当程度上自己是可以知道的,也就是说,一种主观是否客观,自己是知道的。
5、 现在这个社会科技非常发达,人的思想也非常多元化,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才是完美的人才,这个教育的根本方向是什么?
不管科学发达不发达,不管世界多元化不多元化,这都是在表面上说,其实教育只是要让他有一个开放的心灵,有一个求知的精神。有了这种求知的精神,那么在任何知识程度的时代里面,他都努力求知,不管那个时代有多少种类的学问,他都希望去了解去学习。
所以教育是培养一种学习的心态,我们在目前这个时代和别的时代统统是一样的。不一定只有这个时代要完美的人才,任何时代都要完美的人才,你不应该用完美做标准,而是要让一个人能够自我期待、自我勉励,走向完美。
在一个知识发达的时代,什么叫做人才?就是他知识丰富;在多元化的时代什么叫做人才,就是让他有多元化的心态。这也是刚才说的,学而时习之,有这种精神,他在任何时代都是一个现代化的人,再过一千年,也有那个时代的现代化。
所以,随时都要把自己的心灵开放,随时都要“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这样好像没有一个标准,不过我们现在所谈的是一个教育本质的问题,如果你能教出一个符合教育本质的人,他能有这样的心态,他必然能够自我达到尽量完美,这样的人已经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的人生,如果人人都能尽其所能达到完美,那么这个世界已经是天下太平了。
6、 现在的教育模式非常多,教育理论也花样繁多,您认为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不是中国教育的出路,而是任何一个民族教育的出路。没有所谓中国自己特殊的教育,只要是人,我们的教育观念都应该是一样的。中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那么我们就来探讨现行中国教育是否合乎人性,合乎人性的地方我们保留下来,如果有不合乎人性的地方,我们就要改革。所谓教育改革,其实是有把柄可循的,是有根可以找的。那么教育改革成功了吗?整个世界二三十年来都在做教育改革,中国这十多年来也跟着做教育改革,据我所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说他的教育改革成功了,我们中国是否可以说自己改革成功了呢?我看未必。追求其原因,难道教育是这么困难的么?有了改革教育的心,而努力的几十年,却没有达到改革的成果,为什么呢?其实并非教育本身是困难的,而是我们没有把握到教育的本质,就是没有把握到人性,没有从人性的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所以,如果能够按照人性来设计教育,我认为教育是非常简单的,要培养人才是非常轻松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关键,是不管教育还是其他学问,都要回归“本”。
7、 我刚才之所以问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是因为从三十年前就有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教育是最难攻克的堡垒。相比起其他国家的教育,比如说日本,他有剑道茶道,美国,他有生活中的教育,都有文化或者应用的技能在里面,但是中国的学生好像只是一个做题的机器,那么中国教育和其他国家教育比起来,有什么差距?
其实不仅是中国教育有问题,刚才所说的日本美国,乃至于世界上所有国家,也都有他们的隐忧。所以中国人也不必太过自责,虽然自责代表一种改进的决心,但是自责而妄自菲薄,而丧失了信心,也不好,因为这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
像刚才说的有的国家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不单纯为了应试,因为给他很难的功课,很辛苦的学习,也不管最后对人生有没有意义,这样当然是一种浪费。至于说生活技能要不要学,任何有意义的事情都要学,现在问题是要用多少世间来学。功课要学,考试范围内的知识,也都有一定意义,但是它对人生的意义到底有多么重大,我们要考察出來,然而去安排学生学习。假如学习一直在考试方面为难学生,恐怕也是费力多,收效少,所以还是那句话,要从人性的本能出发。
8、 您个人的教育理想是什么?
那是非常简单的,几乎人人都应该这样想,也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就是该怎么教就教,该教什么就教什么,有意义的教材,该在什么时候就在什么时候教。所以我认为教育有三大原则,所谓原则,“原”就是根源,“则”就是规律,最基本的规律叫做原则。教育有三个最基本的规律,你按照这个基本的规律而行,不见得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功效,因为教育是教人,而不是教机器,所以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成就,但是如果不按照规则而行,甚至违反了最基本的规则,那么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失败。所以,教育一定要按照规则,当然所有事情都要按照规则,教育更要按照规则,因为教育是一个长期酝酿的工程。有些事情的成效很容易看到,让人很容易按照成效来修正做法,来反省他的规则,但是教育的成效是在几十年之后,甚至几百年之后,所谓教育是百年大计,所以对规则的把握更应该谨慎,但是因为他是如此长远的工程,所以对于教育规则的把握往往被人忽略。(有八十多年了),恐怕不止,自从有人类以来,很少有人把握到教育规则的。(但近八十年来尤其严重),是尤其严重而已。
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我认为第一,教育的时机要把握,第二,教育的内容要把握,第三,教育的方法要把握。这本来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却忽略了,你一忽略,教育就或许费力很多,收获很少,或者是败坏人性,孟子所说,不仅是缘木求鱼,而且还会带来害处。
所谓教育的时机要把握,就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要完成那些必要的教育,是有相当固定性的,这在教育上叫教育的关键期,你错过关键期,一生后悔。如果后悔能改善,还没有关系,如果后悔而来不及呢?那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教育的时机是教育的第一大关键。现在全世界,包括中国的教育体制,几乎不了解教育的时机,而且教育改革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最重要的一块,所以,如果不客气的说,我从老早以前就说,这种教育改革一定是失败的,因为连这么重要的原则都没有把握,他怎么可能成功呢?
教育的时机有两个方向要注意:第一,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第二,在特定时期内要完成哪些必要的学习。而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教育时机最关键的问题,所以教育改革要注意这个问题,你在该开始的时候不开始,就一个后果,错过时机。错过时机,往往机会永不再来。
(那么最好的时机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去想一想,有很多大学教授对学生不满意,他就责备学生,你們高中是怎么学的?可见高中是大学的基础。高中老师常骂学生,你們初中从哪里来的,怎么学成这样子,可见初中学好高中就好教了。初中老师教训学生,你們小学老师都没有教吗?小学老师呢,也不甘示弱,你幼稚园到底在做什么?那么幼稚园老师没有话讲了吗?他会说,你难道没有家教吗?是不是,大家都听过这句话嘛。所以你就知道教育的时机是什么意思了,所以越早期是后来发展的基础,越早期越重要。
那所有父母亲都会说,我的孩子好像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了,那我们就问,出生才开始学习吗?就可以问出答案了。所以教育的时机应该从什么时候作为起点,道理很简单,教育如果教的是生命,我们就说从生命有的那一天,就是教育的开始,也就是说从受孕的那一天开始,胎儿就应该做教育了。这就符合中国古人的说法,中国古人常讲要胎教,现在中国人不信中国祖先了,所以中国祖先的话可以摆在一边,但是如果西方人也研究出來胎教是有效果的呢?(他就相信了,问个题外话,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一个时代的问题,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问题,我的理想是,并不排斥西方,凡是人类对的东西都要承认、都要学习、都要尊重,所以并不是中国祖先被忽略了我就生气,我们学习西方就可耻,没有这回事,我们现在就事论事。中国古人说胎教,有经验上的直观道理存在,西方人研究胎儿脑神经医学,至少从人类生理成长上证实,胎儿是可以接受教育的。中国古人可能是从人类的心灵智慧性情这个更虚无缥缈,但是更重要的方面来教导我们要做胎教,综合这两方面给我们的教导,我们就知道胎教是可以做的。
教育的教材必须要和教育的时机相配合,教育的方法又要与教材和时机相配合,所以三个基本原则是一体的,就是在什么样的时机用什么样的教材怎么样来教,让他不辜负、不浪费这段时期,以作为未来发展的良好基础。所以把教育的时机、教材、方法都把握了,一个人受教育的前途就会蒸蒸日上,把基础打好了,未来就走向康庄大道,水到渠成。
所以按照我的看法,人类接受良好的教育,只需要三年五年,最多十年,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学不倦的年轻人,这个时候这个人就不需要有教育的烦恼,所以我们要解决国家的教育问题,解决家长的教育担忧,一定要从根源入手,否则问题层出不穷,永远解决不了。
(时机越早越好,那么内容呢?)
内容我认为越恰当越好,该教他深度内容的时候就教深度的内容,该教他浅度内容的时候就教他浅度内容。
如果把教育的时机大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幼稚期,一个是成熟期,就可以以十三岁作为一个分界点。十三岁之前称为幼稚期,因为人的自我意识还没有成熟,十三岁之后称为成熟期,因为他渐渐成熟,大分为这两个阶段,就可以讨论教育问题。
心志没有成熟之前,理解力比较少,记忆力是比较强的,比较宽泛的来说,十三岁之前是吸收的、酝酿的年龄,十三岁之后是理解的、表现的年龄。所以该吸收的时候给他吸收,该理解的时候引导他理解,这代表吸收不一定要理解。
那么我们给他吸收什么东西才对人生有重大意义?就是吸收重要的、有深度的教材,所以越早的时候教越深的教材,这就是把教育的内容来配合教育的时机了。当然,不是越长大教越浅的,而是凡是要他吸收的教材都要是重要的、有深度的,凡是给他理解的教材,都要按部就班、从浅到深、由易到难。
对照我们现在体制教育,就是从西方学习来的教育,我们就只知道人类有理解的能力,不知道人类也有吸收的能力,就不给孩子有所酝酿。所以现在体制教育最重大的失败就是一个人没有内涵。只有知识而没有内涵的人,一方面知识不能有正确的应用,另一方面,其实,他的知识也达不到最好层次,他也不能有好学的精神。
总结来说,教育的时机大分为两个阶段,教育的内容就要大分为两类,一类是酝酿的,从深的学起,一类是理解的,从浅的学起,十三岁之前正好是学深的东西,这是对于人性的正确的把握而来的恰当安排。
有很多人就会接着问,怎么教呢,这么小的孩子,理解力又不很好,一下给他很深刻的教材,怎么教呢?其实教学的方法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用最自然的、合乎人性的方法——他能够吸收就给他吸收,他不需要了解就不给他了解。什么叫吸收,就是让他多接触、多输入,其实就是多背诵,作为一生的储藏,就是先给他一座宝藏,将来任凭他去开发一生。我们现在都教育就是没有给他一生才华智慧的基础,所以长大后才华有限,而毫无智慧。
9、 但是有些家长一定要看到这个结果,认为您只是一家之言。
当然我是一家之言,但不是普通的一家之言,什么是普通的一家之言,就是有很多家,他只是其中一家。既然能够成为家,其实他也有相当的功力,也有相当的真理性,所谓真理就是从人性出发的学问,不过有的偏向于人性的这一边,有的偏向人性的那一边,所有就有各家的说法,那就是一家之言。一家之言都有他的成就,都值得尊重,都值得效仿,但是如果有一种学问,是考量了整个人性的全面,他也可以说是一家,但这个一是整体的一,那是涵盖所有其他各家的,不跟各家冲突,而居于各家之上,而笼罩各家的。我认为我是第二种一家之言。
10、 就这八十年的教育来讲,有什么现象能够支撑您的一家之言?
我们中国近八十年的教育,大体都学西方,尤其是学美国。美国的教育是根据他们教育学者的学说而来,那就是典型的一家之言,哪一家呢?知识、科技。
你说知识科技不重要吗?当然重要。知识科技也是人性应当开发的学问,假如一个国家没有知识没有科技,他这个民族是没有发展完全,但是,人生只有知识和科技吗?这样一问,就知道,噢,原来他是偏向了一边的家。然而中国近百年来就是走的这一家,那么我们就问,这不对吗?不能说不对,我们这样做教育是应该,但是我们很少去问,这够吗?所以问他对不对,是第一层次的智慧,一般人都很快会问,这个对不对,但是问他够不够,是第二层次的智慧,这就很少人知道,那么我们现在考虑的就是够不够。要问够不够之前首先要知道他对不对,只知道对不对就不知道他够不够。所以,只知道他对不对就是一般的一家的看法,还知道他够不够,就是整体一家的看法。
11、 还有一种说法,发展中国家更重要的是科技,因为美国比中国可能是前进了一百年,他可能需要一些回归,而我们现在正在发展当中。
不是发展不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只要是人,只要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对人性的内容有所开发,只是有的民族的心量还不够大,眼界还不够长远。所以开发中的国家心量要放大了,眼光第一次看到远处了,一个未开发的国家,也可以立刻变成开发中国家,一个开发中国家只要三五十年就可以变成已开发国家,为什么,因为都来自于对人性有没有注重、有没有开发、有没有努力、有没有成果。
现在每个国家都要对人性进行总体的开发,知识科技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并不是发达国家就不需要注重了,发展中国家就一定要注重,而是每个国家都要注重的。
但要知道,人性是可以多方面开展的,你注重知识科技的开发,也不会妨碍人文、文化、性情的开发,所以近几十年来的中国学者大概都把人当动物看了,甚至把人当物看了,他就不知道人性是活泼的,人性的所有内涵是可以同时开发而不相妨碍的。
发现中国缺乏现代科学知识,就努力去学科学知识,但如果认为要学科学就要先打倒自己的文化,这是把人当动物来看,把人当茶杯当桌子来看,这是污蔑了人性。一个科学家也可以做一个有德者啊,难道科学家就去做科学怪人才是科学家啊,教育同时可以教他文化,可以教他知识啊,为什么你注重科学就一定忽略文化呢?
有人认为我们是一个过度,要学习西方的现代化,科学与民主的价值观。科学与民主没有错,但是我们要问,这样就够了吗?如果你同时可以兼备,为什么不兼备,所以几十年来中国人的思想就是我如果面向哪一边,就必须抛弃另一边,这就是把人当物了。
人是人,有智慧的人是同时可以兼备,我们的教育是两面都可以同时注重,而两面都注重,他还可以相辅相成。所以注重了人文教养并不妨碍科学成就,反而助长科学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善用科学、善用知识,这才是完整的人生。
12、 您虽然没有全盘否认西方的教育,但您认为他是缺乏的。
是的,这是西方教育的盲点,也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之所以会日渐衰败的原因。(您说的衰败具体指什么呢?)就是美国兴盛了两百年,他是否能继续引导世界,这问题就出在教育的不完整,所以整个社会人心的不健全。中华民族如果真的未来要领导世界,必须好好思考教育问题,以整全的教育思想教育出整全的人才,所以必须是整体的一家之言,依照这个来做教育,开发整个人性。
13、 我们回到第二个大问题,就是教育的内容。
刚才讲教育的时机要把握,怎么把握,我们有两个问题,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说教育从应该开始的时候开始,教育开始的时候要教什么,我们就说应该教什么就教什么,至于用什么方法,我们就说应该怎么样教就怎么样教。
这样说,好像绕口令,好像没有回答,其实已经回答,一些善于思考的人就会去寻找答案。如果还要再问下去,也可以再回答,如果由我来回答,就刚刚好符合所问的人心中的答案。所以我常说我要讲的理论,不是我一个人的理论,是讲一切人的理论,我的主张,不是我个人的主张,是每个人共同的主张。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不可以到处去跟人家宣导这样的理论,因为这有可能是一偏之见,如果一些不会思考的人,他被你引导到一偏的路上去,那是害人的,我不敢害人,所以我都说应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有人问,那你说的应该是什么,我就说,你认为什么应该就是什么应该。如果他不知道,还要问我,我就说出來,每一步都问,你是不是这样想,假如你也这样想,你就应该这样做。是你照自己想的做,不是照我的去做,不是吗?
我说,教育开始的时机是应该开始的时候开始,你可以再问,什么是应该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说他可以接受教育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如果不明白再问,什么时候是应该开始的时候?那就是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开始的时候,继续再问,这么小教他什么?就说应该教什么就教什么,如果再问,什么是应该教的?就是他能够接受什么,或者说什么教材能够对人生有意义,而且有重大意义,你就要教这些,不是吗,难道你教他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吗?
所以我们呼吁,都要懂得教育才来生育孩子,有人会问,教育的问题那么复杂,我们怎么会懂?我说其实人人都懂的,那些所谓的教育专家,只不过把人人都懂得的道理说的比较明白比较有道理而已。(您是专家吗?)我不是真正的专家,因为真正的专家,是专门在某一个问题上钻牛角尖的人,所以专家是对很小的事情知道很多的人,我不是这种人,我也不希望成为这种人。(您是那种人呢?)我是通家,因为我通达各种专家,我知道各种专家的优点和缺点,我利用他的优点,改善他的优点,我能否做到,暂时不能说,但是我有这样的心愿。你如果能够做到,就是圣贤之人,但是你愿意这样做,至少是一个君子之人,一个好学者。
一般的专家研究出來的理论都有道理,都有用,但是我们要有贯通一切的见识。有一种说法“专家专家,专门骗人家”,其实专家没有骗你,专家很老实,他都告诉你,我在这一方面做研究,我的研究成果是这样,反而是一般人被专家所骗,因为专家讲的有道理,他就认为这是一切的道理,他把片面的道理当成完整的道理,所以他被专家所骗。不过也有些专家自己并不了解,他讲起话来振振有词,把自己的一偏之见说成看到完整的真理,他这样向大家宣导他的道理,这也是骗人。所以有的专家本身是糊涂的,产生了骗人的效果,但有的专家不糊涂,而听的人是糊涂的,于是他受专家所骗。我们以后对于道理都要这样来看。
(五四以来的人都是糊涂的吗?)
人大部分是糊涂的,因为人本来就是糊涂而生。一般人都有相当的理解判断能力,所以他对于一个有道理的理论,很容易了解,也愿意去跟随实践,但是比较少人能进一步问完整不完整,所以一般人是糊涂的,尤其当教育没有教导人清明,更加使真个民族糊涂。
糊涂不糊涂一下子就可以看出來,只要偏执就是糊涂的,比如用西方打倒东方,这一定是糊涂的,用现代打倒传统,这是糊涂的,用白话文打倒文言文,这当然也是糊涂的。只是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因为现代化是有意义的,所以一般人只看他有道理有意义,就跟着走,那么他忘记,传统也是有意义的,有另外的道理和意义。西方当然是有很大成就的,但是你崇拜西方为什么就忘了东方呢,为什么把东方打得一文不值呢?这不是偏见吗?这不是骗人吗?你跟着他走不是被骗吗?这本来是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被骗,因为人本来是糊涂的,能够有第二层次思考,能够反省的思考的人是很少的,尤其是近百年以来的教育没有教国民做这种反省的思考,所以能够思考的国民是不多的,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思考不到。(您怎么具备这种思考能力?)我聪明嘛,(笑),其实不是,我尊重道理嘛,我有良心嘛,(那就是说大部分中国人都是没有良心,不讲道理的)是良心不清明,道理不真切,所以就糊涂了。比如说一个做教育工作的人,在学校里教的是西方那一套,整个体制也是那一套,他在整个时代风气中,纵使有一点反省,也不能够反省的很透彻,纵使想要改善,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所以就装作糊涂,认为无可奈何。其实不是无可奈何,你如果知道真理之所在,就要为真理所奋斗,纵使跟别人都不一样。这不是故意要去愤世嫉俗,也不是要哗众取宠,也不是要独树一帜,而是道理在哪里,就跟着道理走。但是一般人不这么想,他要随俗,以前我是怎么学的,现在人家是怎么做的,我就这么做,现在多少百姓知道教育有问题,大家还是把孩子送去教育,都知道自己这辈子没有很大的,不要说成就,就是对于他的一生是辜负的,但是还是把他的孩子推向这条路。这是人性的脆弱。
(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会多一点)
也不一定读了很多书的人才有,每个人都会有,都应该有,但是很难让每个人都站起来。(那是缺乏什么?)追根究底还是教育,我们没有给我们的国民做这种悲天悯人,或依理而行,依良知而行的教育,于是我们的国民没有志气。
不是问题很难,而是时代风气造成以后,没有人来反省他,或者说反省的不深刻,或者反省深刻的也叹一口气,认为做不到,也就跟着糊涂下去。(根本问题就是从最早的时候让他接受什么教育?)这样激发他的志气的可能性增多一点,教育只是给予可能,给予期待,不能说做什么样的教育那么每个人都能成什么样的人,因为教育不是工厂的量产。
但有的人说,这个时代里面大家都这样,你能够改变时代嘛?每个人都这样说的时候,每个人都在装糊涂。我们应该这样说,时代风气虽然都如此,但如果有一个人不如此,就能对时代做一点改善,如果有两个人三个人五个人十个人都如此,都在教育上做一个根本改善,影响的人会更多,那么经过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风气就转了,但是很少有人做这样的事,这是很奇怪的事,我也不明白。
14、 十三岁之前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给他奠定基础。奠定什么基础呢?一切的基础。一切怎么来了解呢?我们从两方面来了解,一般人都知道,科技与人文,笼统代表西方与东方,一般说品学兼优,代表人品与才华,就叫做一切,就奠定这两方面基础。
本来学问是不该分国界人种的,但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每一个民族都有他的特殊成就,当然所谓特殊就是不完整了,但是特殊也代表有贡献,这样就大分为两方面。不能说东方一定就这样,西方就一定是那样,我们就笼统的来说,不要抓语病。所谓东方的、人文的、智慧的,基础是什么?这就是平和中正的情操,一种高远的理想,清明的智慧,这些是十三岁之前都可以打基础的,这些和平中正的情操、悲天悯人的情怀、高远的理想、清明的智慧,这些品质,都在经典中,或许也可以这样说,经典就是记录这些品质的文字的结晶,所以你要教导一个人有这样的品质,最好是用具有这种品质的教材来教他。
我们说,用有深度意义的教材并不一定能培养出有深度的人才,但是不用有深度意义的教材,一定培养不出有深度的人才,所以我们要用这种教材来教他。(比如,应该从哪一部教材教起?)这是不用问的,每个人都知道的。因为你可以这样想,什么是有高度智慧、高度人性内涵的教材,你就可以去检查一下,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看看哪本书具有这样的品质。如果自己读书不多,不了解,你可以问别人,如果没有别人可以问,那么几千年来的人类有许多有学问的人,他们有个共识,你就依照他们的共识先承认他,当你自己有学问的时候再自己去选。所以古人已经帮你选好了,就看你愿不愿意照着来做,假如你不愿意,你要说出道理。我们最怕的就是,从古以来所有有学问的人都这样告诉你,这本书是经典之作,这本书有非常高尚的价值,他就是不信,你问他为什么不信,他还说我不信就是不信,这没道理嘛,这种人就活该嘛。
所以现在要把心放平,要讲道理,你如果自己没知识,就听被人的,听别人不是盲从,你可以说自己有知识的那天,就不听你的,听我自己的,如果你有这样的见识的话,高过古人的见识,自然有人来听你的,你怕什么呢?所以现在要承认自己的无知。
那么古人共同推崇的书是什么呢?就是“经史子集”。“经”又放在前面,所以经通达了,就比较容易了解“史子集”,也就是说“史子集”是由“经”生出來的,所以经是人类智慧中的智慧,经有那些呢?就是“四书五经”,古代读书人认为“四书”是“五经”的领导,所以“四书”又重于“五经”,“四书”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所以几千年来中国读书人共同推崇的一本书叫做——“论语”。
而且现在不仅是中国人推崇,全世界讲到中国文化,首屈一指就是《论语》,代表人物就是孔子。所以这不是谁来规定的,不是谁用钱买来的,不是强迫你来认识的,这是人类共同的认识,你为什么不相信呢?你不相信请你讲理由,所以你不得不相信,你要讲别的理由,等你有学问再说。
这是人人都能够了解的,所以今天问的问题,都是不需要问的,自己回家想想都懂(但是百分之九十的家长都不去思考)就是不愿意思考,不是看不懂,要读书读什么书,告诉他学校的功课也不错,但是不够,我们要补足他,甚至还有更重要的书要读,那读什么比较好的书?《三字经》《千字文》,我不是说《三字经》不好,也很好。再问,这是最重要的嘛?很少有人问这个问题,他如果一问就知道不是最重要的,唐诗比他更重要,我们再问,唐诗是人生最重要的学问吗?不是,是古文。古文是最重要的吗?不是,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学问吗?好像古人不是这样说,是四书五经,你就自己问下去,你就懂了,什么问题都自己可以懂的。
15、 有人认为,我天天在家读经,怎么应付考试?
这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
釜底抽薪的方法,他可以问:功课是人生最重要的吗?功课好不好对一个人成才不成才,对人性开发不开发是最重要的吗?或者说是很重要的吗?如果他不是很重要,而只有一点点功能,那为什么要把大量的精力去做只有一点点功能的事情。这是釜底抽薪的说法,所以功课不要注重。这说起来吓人,没有人敢去尝试。
我们再说第二种办法,如果有一种方式,可以很简单容易就让你的孩子功课很好,那么你这个注重功课的家长要不要让孩子接受这种教育。那我就说读经教育就可以达到这个效果。(他会问为什么),为什么自己去想想就好了,(想不明白,要听专家的),你不要被我骗了(笑),我们可以回归到人类成长的历程,刚才讲教育的时机越早越好,古人讲性情的教育,西方讲脑神经发展的教育,一个人脑神经发展的好就叫做聪明,发展的不好叫做愚笨。功课要好,其实非常简单,就要聪明,要聪明还不简单吗?就是让脑神经发展的精密,就是在他还能发展的时候,给他恰当的有助于脑神经发展的教育,你如果没有给他这种教育,那么他就自生自灭,好不好都是听天由命。你如果能够把握到这个要领,用教育的方法可以使任何一个孩子都聪明绝顶,都是天才。(他们需要看到这样的例子),例子非常多,自己去找,我们已经推广十几年了,刚才也说了,要看到例子才相信的人,智慧已经不够高了,你要听到原理就相信,那如果天下没有例子,你就不做啊。(但是大部人是不敢尝试的),那就没有办法了,而且这个尝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16、 有家长问,如果一直读经,我的学校功课怎么办?
我们分两个层次来说。
第一个层次,难道学校的功课就那么重要吗?不做学校功课就不行吗?学校功课不好就代表没有成就吗?这个问题想清楚了,你就没有那么担心。但是很少人敢这么想。
所以我们再想第二个层次的解决办法,就是,只要读经,学校功课就很容易。所以不是否认学校功课,也不是逃避,而是学校功课实在太简单了。为什么?因为学校功课做好有一个先决条件,要聪明,学习能力要强,学习兴趣要高。要让他聪明最好的办法就是读经,读经以后学习能力就强,而且喜欢学习。一个聪明的人,学习能力强,又喜欢学习,学校功课就不在话下,而且依照我的看法,也只有读经这条路能达到这个效果。所以,凡是烦恼学校功课的家长,解决学校学习问题的办法,就一个,读经,没有别的路了。为什么读经能够这样,你自己去想想就知道了,如果还是想不通,等一下问题还会问到这里,我们再慢慢谈。
17、 您能帮我们举一些这样的例子么?因为您已经推广十四年了。
这个例子多的是,成千上百,凡是认真读经的孩子,在一个月两个月之后就能够让你看见他的进步,在五年十年之后,就有不同凡响的成果。所以这个成果就在世界上了,请有兴趣的人自己去考察考察。
如果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要去考察的,只问这个有道理吗。假如你听我讲,认为有道理,就去做了,还要考察?你没有时间去考察了。凡是必须考察的,必须有数据才相信的,这些都是笨啊。不要做笨人了,要做聪明人,这个对我就做,至于是不是有效果,一定有效果,假如没有效果呢,没有效果,我也甘愿,这才是第一等的人才,第一等的家长,第一等的老师。所以不要再问这个问题,再问这个问题,我就笑你。不过也可以问了,你自己去查。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把数据统计出來,让大家相信,我说中华民族的子孙没有这么笨,是外国人才那么笨,所以遇到这个问题我就生气。(笑)
18、 (笑)那不让您生气,那么什么是儿童读经教育?
这很简单,“儿童读经”四个字就把儿童读经教育的基本意义都展现出來了,所以顾名思义,看到这个名称就了解他的意义。
“儿童读经”者,在最恰当的时期,用最恰当的方法,给他最恰当的教材的教育。即,在最黄金时期,以最自然简洁的方法,教他最高明深刻的教材,使他成为最优秀最完整的人才。就是把握教育的三个要点。
“儿童”就是时机问题,“经”就是教材问题,“读”就是教法问题。所以,在儿童时期,以诵读的方法,教他经典的内容,这叫做儿童读经。
19、 儿童读经最终的目的?
开发人性,培养人才。
依照教育的原理做最恰当的工作,就是儿童读经。并没有要求成就什么特殊的结果,一切结果都不用特殊。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人性做最好的开发,做最大的完成,就是教育工作的职责,所以完成教育工作的职责,你就尽了教育的本分。你要尽教育的职责,就要依照人性而教,依照人性而教,就是儿童读经,所以这里面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人性。
20、 但是很多人对人性的理解不同,您所理解的人性是?
人性很简单,人性不能够规定的。经典与圣贤都来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性,这是他们的体会,他们告诉我们的。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跟着他们走呢?就不一定。真正的经典都是来启发你的,问你自己是不是要这样做的,你认为这样做对不对。
如果我们时常去思考,怎么去做教育,我们按照教育的道理去做,那么教育的道理在哪里,这是人人都可以思考出來的。如果按照道理而作,你的做法可能就会跟我一样,假如你根据道理来做,和我的居然不同,那请你不要相信我,你相信你自己。
不过我有这样的把握,假如你去思考教育的道理,你依照教育的道理而作,你教育的方法必定和我一样,所以我才有这个自信来推广这种教育,所以你不是跟着我走,是跟着自己走,跟着你自己走,刚好和跟着我走一样。
21、 很多人想知道您遵循什么样的人性,您从你遵循的人性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快乐?
古人说,人人都有对自己生命的认识,对自己生命的期待,对自己生命的鼓舞,以及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契合的感受,那么对自己生命的认识、期待、鼓舞与感受,这样的能力,是很基本的能力,是时时刻刻与你同在,千古不变的能力,人人皆有,这种能力谓之良知。所以人人都有良知,你依照良知而作,在一般做人方面,你就是一个善人,一个君子,一个有德者。如果你在教育上依照良知而作,你就开发了人性,就对得起下一代。
这不是依照某一个理由,某一个学派来说的教育,是依照人性儿说的教育,就是人人都这样认识的教育。假如你认为这种教育一般人都不这样看,甚至你认为自己不这样看,你就要去好好去了解一下,了解了以后,你才会知道,本来就应该那样看。如果你一认为如此,就会改变以前的想法、做法。所以我不是来说服人的,我是让每个人说服他自己。
本来读经教育的推广很不合时宜,和一般人的看法大不相同,它为什么能够推广这么迅速?只怕他不听到,听到了就会相信,只怕他不相信,相信了就会实践,只怕他不实践,实践了就有成果,甚至超出他意料之外的好的成果。所以我认为,老天爷并不辜负人,往往是人背弃了老天爷,你不依照天地规则去做人,你就注定吃苦,烦恼。这叫做天作孽,尤可为,自作孽,不可活。所以人不要自作孽,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你听这种教育到现在还不了解,请听下去,如果你听完了还不了解,总有机会继续讨论,甚至可以找到推广读经的人和地方来讨论,甚至在网路上讨论,甚至找到我来讨论。
(但是我觉得目前这个时代,人心很缺乏温暖,饱读诗书的人可能都是心怀柔软的人。)
这也不一定,要看怎么读,读得对的,读懂了就满怀温暖,读不懂的越读越冷酷的也有,当然那就不叫读书人了。(笑)
(但是经典往往给人这种力量。)
是的,经典本来就是在讲这种道理,不过,去接触经典,学习经典确实也需要有相应与经典的态度和方法。我倡导的儿童读经教育,让儿童开始接触经典,证实最方便,成效最大的方法。
22、 您能帮我们举一些这样的例子么?因为您已经推广十四年了。
这个例子多的是,成千上百,凡是认真读经的孩子,在一个月两个月之后就能够让你看见他的进步,在五年十年之后,就有不同凡响的成果。所以这个成果就在世界上了,请有兴趣的人自己去考察考察。
如果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不要去考察的,只问这个有道理吗。假如你听我讲,认为有道理,就去做了,还要考察?你没有时间去考察了。凡是必须考察的,必须有数据才相信的,这些都是笨啊。不要做笨人了,要做聪明人,这个对我就做,至于是不是有效果,一定有效果,假如没有效果呢,没有效果,我也甘愿,这才是第一等的人才,第一等的家长,第一等的老师。所以不要再问这个问题,再问这个问题,我就笑你。不过也可以问了,你自己去查。有人问我,你为什么不把数据统计出來,让大家相信,我说中华民族的子孙没有这么笨,是外国人才那么笨,所以遇到这个问题我就生气。(笑)
23、 (笑)那不让您生气,那么什么是儿童读经教育?
这很简单,“儿童读经”四个字就把儿童读经教育的基本意义都展现出來了,所以顾名思义,看到这个名称就了解他的意义。
“儿童读经”者,在最恰当的时期,用最恰当的方法,给他最恰当的教材的教育。即,在最黄金时期,以最自然简洁的方法,教他最高明深刻的教材,使他成为最优秀最完整的人才。就是把握教育的三个要点。
“儿童”就是时机问题,“经”就是教材问题,“读”就是教法问题。所以,在儿童时期,以诵读的方法,教他经典的内容,这叫做儿童读经。
24、 儿童读经最终的目的?
开发人性,培养人才。
依照教育的原理做最恰当的工作,就是儿童读经。并没有要求成就什么特殊的结果,一切结果都不用特殊。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人性做最好的开发,做最大的完成,就是教育工作的职责,所以完成教育工作的职责,你就尽了教育的本分。你要尽教育的职责,就要依照人性而教,依照人性而教,就是儿童读经,所以这里面没有什么理由,就是人性。
25、 但是很多人对人性的理解不同,您所理解的人性是?
人性很简单,人性不能够规定的。经典与圣贤都来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性,这是他们的体会,他们告诉我们的。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跟着他们走呢?就不一定。真正的经典都是来启发你的,问你自己是不是要这样做的,你认为这样做对不对。
如果我们时常去思考,怎么去做教育,我们按照教育的道理去做,那么教育的道理在哪里,这是人人都可以思考出來的。如果按照道理而作,你的做法可能就会跟我一样,假如你根据道理来做,和我的居然不同,那请你不要相信我,你相信你自己。
不过我有这样的把握,假如你去思考教育的道理,你依照教育的道理而作,你教育的方法必定和我一样,所以我才有这个自信来推广这种教育,所以你不是跟着我走,是跟着自己走,跟着你自己走,刚好和跟着我走一样。
26、 很多人想知道您遵循什么样的人性,您从你遵循的人性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快乐?
古人说,人人都有对自己生命的认识,对自己生命的期待,对自己生命的鼓舞,以及对自己生命的一种契合的感受,那么对自己生命的认识、期待、鼓舞与感受,这样的能力,是很基本的能力,是时时刻刻与你同在,千古不变的能力,人人皆有,这种能力谓之良知。所以人人都有良知,你依照良知而作,在一般做人方面,你就是一个善人,一个君子,一个有德者。如果你在教育上依照良知而作,你就开发了人性,就对得起下一代。
这不是依照某一个理由,某一个学派来说的教育,是依照人性儿说的教育,就是人人都这样认识的教育。假如你认为这种教育一般人都不这样看,甚至你认为自己不这样看,你就要去好好去了解一下,了解了以后,你才会知道,本来就应该那样看。如果你一认为如此,就会改变以前的想法、做法。所以我不是来说服人的,我是让每个人说服他自己。
本来读经教育的推广很不合时宜,和一般人的看法大不相同,它为什么能够推广这么迅速?只怕他不听到,听到了就会相信,只怕他不相信,相信了就会实践,只怕他不实践,实践了就有成果,甚至超出他意料之外的好的成果。所以我认为,老天爷并不辜负人,往往是人背弃了老天爷,你不依照天地规则去做人,你就注定吃苦,烦恼。这叫做天作孽,尤可为,自作孽,不可活。所以人不要自作孽,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你听这种教育到现在还不了解,请听下去,如果你听完了还不了解,总有机会继续讨论,甚至可以找到推广读经的人和地方来讨论,甚至在网路上讨论,甚至找到我来讨论。
(但是我觉得目前这个时代,人心很缺乏温暖,饱读诗书的人可能都是心怀柔软的人。)
这也不一定,要看怎么读,读得对的,读懂了就满怀温暖,读不懂的越读越冷酷的也有,当然那就不叫读书人了。(笑)
(但是经典往往给人这种力量。)
是的,经典本来就是在讲这种道理,不过,去接触经典,学习经典确实也需要有相应与经典的态度和方法。我倡导的儿童读经教育,让儿童开始接触经典,证实最方便,成效最大的方法。
26、 有很多人认为读经是保守
保守现在好像是用来骂人的,其实这种骂人的人都不知道保守是什么意思,被骂的人也不知道保守是什么意思,所以就被帖了标签了,保守是说他不进步。
其实保守并没有说一定不进步啊,我也可以既保守又进步啊,这很奇怪,一个只进步的人,人格不完整,而你没有保守而进步,这种进步不可靠。所以人家说你保守,你要欣然接受,因为你守住了根。
所以保守者,保住守住人类文化的精华,这是保守的定义,所以你把人类几千年创造的精华都保住守住在你的生命里面,这样并不见得一定反对你去开创,而且只有这种有大能力,才足以谈开创。
所以有人说我保守主义,我是非常的感谢,我说不敢当不敢当。(笑)
27、 有人说你八股,开倒车
这是两个不同的观念,一个一个来。
说我八股。讲八股的人,我就问什么是八股你知道嘛?大部分人不知道。什么是八股?就是在王安石时代定案的,因为古代开科取士考状元,最重要的凭据就是一篇作文,根据一篇作文就可以看出你的思想志气,你的人文素养,你的文学程度,几乎从一篇文章就可以选人才。现在很多人很奇怪,一篇文章怎么就可以决定一个人才?因为你不会读文章嘛。所以现在就是没有人会读文章,结果就不能从文章里面读出一个人的学问境界,于是就说作文不可靠,就要考很多,当然考很多也可以,客观嘛,好我们不谈这个问题。至少在古代是这样,他很注重作文,而且在古代真的有能评论作文的高级学者,他读文章就与作文章的人心灵相感应,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他的内在的生命的内容。
我们说文无定法,最好是别出心裁。但是做议论文,比如考状元一定做议论文,这和普通抒情文就不一样,文学表现最好自己有一套表现方法,但做议论文往往没有那么多套,你就把道理讲清楚,而把道理讲清楚,往往有一套程序,这个程序我们可以称作段落。到了王安石的时候就布告天下,你考状元,考作文的内容要分成八段,叫做八股。所以八股的意思就是议论文要分八段来议论,比如第一段叫破题,第二段叫承题,第三段叫开讲,很有次序的。一个题目出來,你先说这个题目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一两句话把这个题目点破,叫做破题,这不是要一个高能耐嘛,接着这个题目,几句话把他讲清楚,叫做承题,开讲,开始解说以后,要举证,举历史做证据,举某人的言论做证据,叫做比,有正面的,又提出一个反面的议论,叫反比,到最后,有一个结尾,所以议论文做这样一个安排,是很完整的,有些去考中考高考的学生要做论文,按照这八段来写,基本元素都有了,所以我奉劝天下学生都来学八股。八股没有害你啊,八股是一个很聪明的设计啊,他提供给作文的人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格式。所以,你要骂我八股,我还很高兴,我的为人是非常完整的,是有次序的,不是很好吗。
当然现在骂人八股是说,因为规定了这样的格式,所有人都按照这样来写文章,于是千篇一律。其实做八股也可以不千篇一律啊,因为八股里的内容,用词造句,也都可以表现你的才华。有人认为因为我们都做八股文章,所以人民都不会思考了,不会思考和八股有什么关系,真是莫名其妙。
好了,我们说纵使八股是骂人的,骂这个人顽固,腐朽,没有开创性,假如骂成这样,我们就应该说,该顽固的时候就顽固啊,该吸收的时候就吸收啊,你还没有开创性的时候开什么创。先中规中矩,将来才能有特殊的独立的创造,所以你先入格才能出格,现在的人都是无法无天的,你想独创一个,门都没有。所以先规规矩矩,先八股一下。
(那说您开倒车,这也是表扬吗?)
啊,那当然是,(笑),我现在还不会开车,但是我做过别人开的车,我看他开车很灵活,尤其是车子要停下来的时候,他会开倒车的,我在想,如果一个制造汽车的公司,买汽车的人问说,你們的车只能往前开吗?他说是,只能往前开,不能往后开,那谁来买他的车呢?所以我说,车子该往前开的时候就往前开,该开倒车的时候就开倒车,所以只问这个时机需不需要开倒车,而不是开倒车就根本错误,如果我的车子能往前开,能往后开,还能往左开,往右开,还能往上开往下开,我这是最完美的车子。你的车子都不要开倒车,你去吧,所以这些人都不要理他,为什么不能开倒车,笑话嘛。
28、 读经典是填鸭式的教育吗?
这就不大是。因为什么是填鸭你要了解清楚,填鸭是因为鸭子这么小,他的胃很小,吃的很少就饱了,但是卖鸭子的人,想要让鸭子重一点,就灌食物,比胃大两三倍的食物,不管他吸收和消化,这种状况叫做填鸭。所以填鸭是不人道的,奉劝天下卖鸭子的人都不要填鸭,鸭子是很痛苦的。
(那为什么有人说您让孩子读经是填鸭呢?)
因为他认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小,你让他学这么多东西,类似填鸭,他认为理解力不够,你让他理解这么深的东西,叫做填鸭,这种比喻是对的。但是,请问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不是你认为的那么小,还是你小看了孩子,而且,我们叫他读经又没有让他理解,我们只是让他熟悉,让他记忆,现在孩子正是记忆的黄金时期,他的胃口无限大,正是你填许多东西的时候,那填什么东西?如果填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对他生命是没有帮助的,既然要填了,就填最丰富的,最有营养的东西,这就是经典了。所以这不是填鸭,因为他接受得非常轻松方便,他还有觉得不够,所以我认为读经是填牛。牛的胃很大,他需要很多食物,你不给他很多食物,他的胃是空的,他是饿牛,所以我们现在给孩子的东西太少了,意义太少了,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在饥渴之中,我们的生命是一片苍白,而错过时机,几乎不能再填,等不能再填的时候,他没有高度人文的表现,也就是没有素质,这时候你再说来注重素质教育,我告诉你,来不及了。
所以我的教育正是素质的教育,我的教育正是给他人文教养的教育,有了人文的教养自然知道什么是八荣八耻,自然知道如何与自己和谐,与他人和谐,与社会和谐,与天地和谐,为什么不填呢?但不是填鸭,而是填牛。
29、 诵读经典是否就是死背书?
诵读经典我们要他反复接触、熟悉乃至于背诵到滚瓜烂熟,让他成为一生学问的根基,让圣人之教与他的血液融为一体,周流他的全身。如果从背书的立场来看,当然是死背,我从来没听说过活背的,什么叫活背?不可能活背嘛。我们人生任何一个词语都是死背来的,茶杯就是茶杯,茶壶就是茶壶,你不能说这是杯壶,所以只有不会讲话的孩子他会活背,凡是已经有思考程度的人,对于词语和文法,都是死背之后才活用的,所以不死背就没有活用,而死背的在他的人生历程中,遇到恰当的状况,他能拿出來用,这叫活用。所以先要死背做基础,才能有活用的机会,不死背,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活用的人,你为什么要来批评死背。
所以,说读经教育是死背的人,是有见识的,是说对了,但是如果你说读经死背是为了反对读经,那就是自讨苦吃的人,你这种态度还要影响别人,就障碍了别人成长,误人子弟,千万不要再做这种傻事了,既耽误自己又耽误别人。所以该死背的时候就要死背,该死背的学问就要死背。
30、 现在的教育理论更强调实用性,读经是否具备这种实用性呢?
所谓学以致用,我们学习就是为了用,如果不用就是浪费工夫了。所以实用主义有他的真理性,但是他的真理性并不很彻底,而很多人了解得更有偏差。说现在教育注重实用,这没有错,但是不是所谓不实用的教育就没有效,我们要问这个问题,才能把实用主义定位,所以,第一句话我们说实用主义是对的,第二句,实用主义不是全部都对,这样才能了解真的实用主义。
再来,读经是不是实用,我们说,读经当然要实用,不过现在一般人讲的实用是指,读经是不是能现买现卖,把实用解释成现买现卖,也就是说今天教你你懂不懂,如果不懂就没有意义,你不懂怎么用?不能用就没有意义,这个有他的真理性,凡是知识技能的学习都要教的很明白,既然明白清楚了,就能在现实生活中用出來,而经典呢,这么小就教这么高深的道理,他懂不懂,不懂,那有没有用,我们说,现在没有用,而且不需要用,因为人是要活下去的,他将来会有用,而且要用一辈子,所以凡是问这个问题,我就说,你去看你的儿子,他会不会活下去,如果他不会活下去,我看这一辈子没有用了,这不是骂人吗,该被骂嘛,你不懂人生嘛,你还可以谈教育嘛?
31、 要求孩子读经,一定要有德行嘛?
这个就是说,在教读经的时候,要不要顺便要求德行,甚至有人说,是不是先要求好了德行,再去读书。大家都知道,一个有学问的人假如没有德行,这个学问或许使人为恶,所以德行是一切学问的根本,有了德行,学问才显出他正面的效用。不过站在教育的立场说,在教育的实施上,要教他读经是容易的,要教他德行是不容易的,并不是读经的孩子不容易教导德行,而是要教导人类德行,本来就是很艰难的工作。既然我们认为读经是有意义的,有功效的,我们就要做了。至于德行教育呢,我们希望做得更好,但是德行好不好,不是你设计出來就一定产生效果,我们只能尽力去教导德行。
所以读经是一定要做的,在任何状况下都要教导德行,而我们发现,读经的孩子,比较容易开发他的德行,所以德行不是要拿出来特别教的,因为德行不能用特定的方式教导,而教导以后一定有成就的。他是在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而读经促进了这个潜移默化,教读经的家长和老师也多少提升了自己的文化层次,他也能够产生一种示范作用,所以德行不用特别教,也不用特别强调。如果你设计一套教德行的方法出來,往往是德行的败坏,因为他按照一定规矩来实践德行,这就不是德行,德行是从内在启发出來的,是从长时间的熏陶中慢慢长进的,我们相信一个孩子基本上都是纯洁的,不至犯大罪恶的,我们这个时候只能给他教养陶冶,最多给他生活的基础规范,你很难要求一个孩子做到十全十美,我可以把任何生活小细节都规定好,你应该怎么说,怎么吃饭,怎么坐怎么站,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规定得细如牛毛,他纵使照这样做,也不见得是一个有德者,他只是一个生活有规矩的人,生活有规矩的人如果不内化,他将来也会用他的规矩来为恶。
我们说在读经教育的历程当中,我们要守住的最底线,第一点,老师家长不会故意教他做坏,这已经站住底线了;第二点,多多少少读经的家长和老师会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文化期待,这就有增善的可能;第三点,在读经教育当中,我们又设计了一些基本规范,不必太繁琐,不必太严格,只要这个孩子不比一般人坏,在水准之上,我们就立于不败之地了,我们最后是期待着经典的启发,使他有德行的自觉,更长远的是他步步走向君子圣贤之道,也唯有经典可以给人有这种智慧跟理想,所以我在推广读经历程当中,虽然没有特别强调德行教育,但我认为德行教育就在其中。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项世界性调查,说中国人平均道德水平低于世界水平,可能就是我们离开经典太久了。)
应该是如此。为什么呢?因为西方人也有经典,也有智慧的书,而且他们的经典一直没有重大的败坏,所以我常说,西方的教育,以美国为标准,他体制内的教育是摆明了,我以知识为准,甚至我只教知识,那么他们文化的素养,精神的寄托在哪里呢?大部分在宗教,小部分在民俗或者文化场所,比如博物馆、音乐厅,所以我说西方教育比中国多少是完整的,因为他们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知识在学校中,文化在社会上。
中国古典的教育是以文化为主,有了文化后,他上进了,也容易有知识,只是古代中国知识开发的模式和西方不一样。西方开出近代科学,假如我们认为科学是有意义的,我们也可以学科学,我们不必用科学来否定中国一切教育成果,所以中国以前是以文化为中心,知识为外围,教育是以德行为本,以技术为末。从五四以来,我们打倒了中国教育,就是不以文化为本,而以知识为本,在学校里固然以知识为本,但因为社会宣传知识科学太过分,所以在民间在百姓家庭中,也没有文化的教育,所以的几乎没有家庭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家庭和社会都只为了让孩子上学。西方人有学校的知识教育,又有社会家庭宗教的文化教育,中国是学校没有了文化教育,社会家庭也跟着学校走,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中国人的道德水平不如西方,因为他们有道德教育,我们没有。所以我常这样反省,五四以来,一直说我们要全盘西化,我们要努力学西方,努力到宁可放弃自己的祖先,我就嘲笑他们,你并没有完全学西方,西方人没有你这么傻,没有你这么激情,他们起码是完整的,只是他们还不够全面,所以五四这批人害惨了中国,我们要把眼光放远,在你的心灵里面重新去组合,你都需要,但也要有主从轻重本末的安排,如果你糊里糊涂两面都兼顾也好,假如能够更精明一点,知道以什么为主,以什么为辅,你的教育以什么为本以什么为末,就清清楚楚,两面俱到,这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指标,也就是中华民族能带领世界走向更光辉时代的关键,所以中国人要醒来了,要聪明一点了。
32、 读经一定是言教不如身教吗?
这个观点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讲,一般说的品德教育是言教不如身教,这有相当的道理,因为他的意思是说,你与其整天唠叨,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你倒不如身教,自己做的非常规范,他看久了会学习,而且他会敬佩你,假如你唠叨,他反而问你你做到了吗?所以言教的功效是比较少的,所以身教为本,这叫言教不如身教。
于是很多人根据这句话说,我们要先训练出一批高层次的家长和老师,不然就教不出高层次的下一代,因为你只是言教,就算叫他读经好了,但是身教没有做好,言教不如身教,你的身教不行,孩子的成长会受到限制。
我认为这里有一个盲点,我们要这样想,生命的发展是多样的,无可限量的,我们要相信生命,要相信人性,要相信天地,要相信孩子,一个老师和家长尽其可能有示范性行为,但是如果孩子只学你的示范性,我们的下一代一定比我们差,所以老师和家长一方面尽可能做好,一方面也不要以为你好了孩子就好,或者孩子和你一样就好了,应该希望孩子的生命有更广大的开发。
我们希望孩子成一个君子圣贤,但一个老师很难做到君子圣贤,那老师怎么办?就用君子圣贤之言教他,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和孩子说,我是跟你一起来学习君子圣贤的,这样你的身教就不如言教了。
所以,讲一个观点,初看有道理,你要再站高一点看,他的意义够不够完整。一方面言教不如身教,另一方面我又说身教不如言教,这两个言教的意义就不一样了,前者是唠唠叨叨的言,后者是圣人之言,我们知道这两个言教的不同,我们就不用执着于,必须训练出有德的家长和老师,才能教出有德的下一代,现在在这个无德的社会里面,等你训练出有德的家长和老师,我看我们民族都灭亡了,没有孩子可以给你教了。赶快教吧,不管你是有德者无德者,不管你有没有学问,没有学问的老师和家长教出有学问的下一代,没有德行的家长和老师教出圣贤,这才是教育的功能,所以,话看怎么讲,不要执着。
你接近圣贤之言,是走向圣贤最方便的方法,你不能说摆一个圣贤在这里做模范,才能教出圣贤,不要这样想,因为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任何机会都要把握。
有的人在那里空想,我要培养出一批老师和家长,要不然怎么可以教圣贤之道,他自以为了不起,一般人说对呀,因为言教不如身教,这是对的,但不现实,所以我是最务实的。随时都可以做,你为什么不做呢,你还等什么时机来做呢?你一等两等,来不及了。
40、 有的家长担心,读经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吗?
我们就说,什么教育可以不影响他的创造力,什么教育能让他更有创造性?是没有创造性的教材让他有创造性,还是有创造性的教材让他有创造性?他会想,没有创造性的不如有创造性的教材吧,所以还是选择有创造性内涵的教材吧。那天地之间,古今中外什么样的教材最富有创造性?就是那些有创造性的人物所结晶下来的著作,这叫做经典,永垂不朽,历久弥新,这种书你不读,还有什么书有创造性。所以你要让孩子有创造性,一定要让孩子读经,其他都是障碍创造性,这不是很清楚吗?所以对经典意义的不了解,导致你对追求的目标拿不定主意,所以我不是用经典来压人,来拘束人。经典最开放,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是一个开放的思想吗?孔子又没有说你要跟我学才行,他说见“贤”就要思“齐”,孔子说天行健,君子要“自强不息”,他哪里叫你绑手绑脚,没有啊,只是你不读经啊,你被骗了。所以回归经典,回归理性,不要再用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来障碍自己了,我们已经可怜很久,不要再可怜下去。
41、 读经会不会占用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会不会影响学习?
你就去问磨刀会不会误砍柴功?当然占用啊,那你不要去磨刀,直接去砍柴好了。(笑)
42、 到底是什么让您产生了读经教育的想法?
问这个问题的人很多,尤其是有记者身份的人最喜欢问。(笑)
你不要问为什么,只要知道这个想法好就行了。
(笑,那还是要问)
有些人的人生观教育观跟一般人不一样,就好像是怪异,你这个问题其实就是问,你为什么这么怪异,那怪异的人一定有一个怪异的机缘,大家都这样想。
近代的例子就是洪秀全,他本来是要考秀才的,屡考不中,生了一场大病,昏了三个月,醒来以后,他就创了一套思想,太平天国就起来了。所以大家都想,凡是不一样的思想一定来自不一样的原因。或许吧,不过我不是这样,不是生了场大病,醒来就想读经了,我没有得过病,越来越健康,是众人都病了,所以我就跟他们不一样。
(还是没有回答,难道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吗?)
或许有外围的原因吧,因为我是学教育的,但学教育的那么多,为什么我跟别人不一样,那就要看最内在的特质,就是我认为一个人都应该依照道理而思考,依照道理而判断,依照道理而行动,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都应该这样做。所以我常说,不是我一个人发现了读经,而是每个人都应发现,不是我一个人来推广读经,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推广。所以现在就问读经合理不合理,再问如果合理你为什么不去了解不去实践。我的意思就是说首先要有一个核心的品质,就是你要尊重道理,依道理思考和判断,这样才符合知识分子的本分,我是读书的,至少我读过十年书,古人说,寒窗十年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所以我把知识分子定义为,读过十年书以上的人都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现在我们看很多人都读过十年书,幼稚园三年,小学六年,到了初中,就是知识分子吗?好像不是,为什么不是,因为他不能从理而思、从理而断、从理而行,那怎么读了十年书还不是知识分子?教育有问题。一个人被教育教得生命有问题,他是不是就应该怪罪这个社会,也不一定,等他能够思考的时候,就应该勉励自己依理而思,依理而断,依理而行。
所以我也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我是读教育的——那时候我就渐渐想,我应该依理而思、依理而断、依理而行,我就一直反省,我所读的教育理论是否合理?我们应该怎么判断它?假如我判断它是对的,我就要按照这样来做,假如他讲的道理不完全对,我就做一半,做三分之一,做到恰如其分,所以我就增多了这一个态度。所以我们在教育上应该以这样的态度去应用教育理论。用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样,比如在做生意上,先要了解做生意的基本心态是什么,然后再去运用所有的资源和市场,这样也可以把生意做好,对所有事都如此。
我是学教育的,要对教育负责,我要用公正的态度去看我所学的教育理论,这不是很正常吗?于是我就发现,这些教育理论有道理,但是有盲点,同时我也在反省自己的人生,这两相对照起来,就渐渐发现,应该用读经的方式来做基础的教育。我怎么反省人生呢?每个人都有这个时候,就是十五六的时候,自我意识渐渐成熟,他会反省社会,大部分人都是抱怨的,他也应该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的学问德行是不够的,两方面都会有。一方面对社会,大部分人都不满,也有感恩的,但现在越来越少了,这不可以的,应该对需要感恩的就感恩,需要批判的才去批判,这才是公正的人嘛。对我们自己也是,我自己有多少才华多少德行,是不是够,这应该了解,如果不够,应该怎么做。我当时就这样想。
我看自己的才华,差远了,不够的,看我自己的德行,不够的。我为什么知道不够?因为和我们读过的书里的这些人比较,我们都有国文课,都读一些文章,所谓的道德文章,这样才可以拿来教学生,做范文嘛,我读那些文章,觉得自己实在差太远了,我就想为什么我差这么远,我就去看他们的作者介绍,我看了很多作者,得到一个规律,就是这些作者,无论古代的、现代的,哲学家、文学家,所有有成就的人,小时候都是读经长大的,我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就是他们从小读有用的书。而我从小学读的书,都是读无用之书,只是小学读的书,让我可以考初中,初中读的书,让我可以考师专,对于整个人生的前途,对于国家民族,对于国际世界,对于天地宇宙,一概没有用。
我称这是两方面的反省,一方面是我小时候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是因为我不聪明,也不是不用功,而是这些聪明和用功投在没有效果的学习上,因为我们教育所教的,从我小时候开始,就教一些很简单的知识,对于基本能力品德智慧性情,几乎一片空白,所以从主观上来看,我认为我的生命没有受到任何教育,是我们教育的失败。从客观方面呢,我学习教育理论,每种教育理论也应该拿来反省一下,就是看他对不对,还有更重要的是,看他对在哪里,所谓对在哪里就是看他哪一方面有道理,应该在哪方面用。如果他可以在哪一方面用,就不是在全方面用。后来就渐渐深化到,对于整个人生,整个人类的文化表现,我认为都应该如此看。那么,就首先做一个区分,再对这个区分做一个判断,我们怎么区分人类的学问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用的是一种逻辑法则,我在做这样想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是依靠什么样的原理做这种区分,后来我渐渐了解是依照一种逻辑法则,这个逻辑法则首先表现为二分法,就是人类会把所有对象分成两类,简单的说就是阴阳。我们如果去看历史,有古代现代,看地理,有东方西方,看文学的表现手法,有白话文文言文,这些都是二分法,当然二份不一定都要这样分,但是大体上习惯是这样。我们对学问也有科学和人文,用二分法来分别全世界,分别一切对象,你有了左边就有右边,有了前面就有后面,如果是两边形成一个主体,我们就想一个问题,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要接受完整的教育,必须两面兼顾。我就渐渐发现,为什么我或者一般人所受的教育不很成功,甚至是失败的,原来问题根源就出來这里,甚至中华民族近一百年来的浩劫,问题就出在这里,就是我们对世界了解不够全面,原来是因为我们心态不够全面。我渐渐就形成一个教育的独特看法,就是凡是学了一个教育原理,我必定要看他在哪一边是有成就的,他是否有另外一边的缺憾,渐渐发现,近代西方的教育是偏于一边的,偏于知识的效用、理解的训练,人类是否还有另一面也是很重要的生命特质呢?每个人都知道一定有,如果有你怎么去弥补呢?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们知道有知识的学问,又有所谓生命的学问,就是智慧的学问,这两种学问都需要,请问你如何去开发?你是否同时去做呢?还是在不同时机做不同的教育?所以我又探索时机的问题,把人生分为幼稚期和成熟期。学习的方法又有两种,对于知识的学习是懂了才教,教懂才有用,教不懂没关系,等到长大再教也一样,甚至更容易教;另一方面是生命的学问,不懂也可以教,教不懂也有用,因为他是属于熏陶的、潜移默化的,甚至不懂的时候就一定要赶快教,等到懂就来不及,所以这种学问是越早学越容易,这样印证人类学习能力的发展,有一种是能力递增,越长大越高明,就是属于认知的能力,另一种是记忆的能力
用这种二分法来思考问题,比较简洁方便,可以把问题做全面性考察,如果人类学问有两大性质,那么我们教育似乎就应该有两大模式来应对这两大性质,另外我又想到,可能对人类的年龄的成长,也分成两大阶段,来完成这两大性质的教育。
所以从十七八岁开始,我就构想这个问题,首先是自己做一些弥补的工作,就是多多少少勉强自己去读一些有用的书,就是读一些经典。我出去教书的时候,二十几岁开始教书,我就对小学生做一点实验性的教学,发现非常顺利,小孩子也不排斥,当然,经过二三十年后,都有一些当时的孩子来跟我汇报,纵使只教一点点,这个经典对他们一生有重大影响。后来我自己有孩子了,我就想我自己被牺牲了,不要牺牲下一代,所以我就邀几个好朋友,亲戚邻居的孩子一起来,给他们做读经教育。所以我的读经推广工作是从自己家里孩子开始的。因为一种教育理论要推行出去,影响的层面是很广大的,如果这个教育是错误的呢,会害人的,如果会害别人,我先害自己的孩子比较没有罪过,不过也发现可以过得去,那再经过十几年,我四十五岁所以,我认为时机才成熟,至少我的一些理论才渐渐自己明白,也形成一套想法,我才开始出来推广。
(刚才说的还说得过去是指的什么呢?和不读经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吗?)
就是一般人容易起疑问的,他喜欢吗?那还过得去,至少他没有排斥。他能够吗?至少他没有什么困难就学起来了,就是这样我说害还得去的意思,当时怎么会知道他有多少功效呢?纵使当时有一些功效,我也觉得那不是最后的。读经很容易出现的功效,有些人以为这些就了不起,我也没有认为什么了不起,我说还过得去,什么意思呢?读经以后认字就快,认字多了后就喜欢阅读,一朗诵的结果脑神经发展,喜欢读书后知识量增长,就提升他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表现还比较出色,一般人认为这就了不起,我认为就还过得去而已。
(您以前说过读经三个月就相当于小学的水平,如果读经一年就相当于什么,是有这样一个比例?)
这也有相当的宣传效用,但它也是真实的,我的讲法是,如果读经一年,大概就有高中的语文程度,读经两年,就有大学的语文程度,读经三年,就有大学中文系的语文程度,这是指语文程度而言,其实是指他的语文基础而言,他打下多少根基,有了这些根基,随着生命成长,就会发挥,所以我讲的程度并不是让一个一年级读经一年的孩子和一个高中的孩子来比赛作文,而是一个根基的意思。
(那时候在台湾推广读经是九四年)
九四年是正式向社会推广,我成立一个读经推广中心正式推广,意思就是第一点我写出一本很简略的手册,第二个就是成立一个小地方,两三个人办公,接受各地的咨询,第三方面就是做示范教学,在那个地方开读经的教学班,每个礼拜上一次课,每次课上一个半小时,一方面是做实验,另一方面也让别人做参考。
(在大陆是什么时候开始呢?)
在大陆推广延后不了多久,因为在九四年台湾开始,大概九五或九六年,当时在香港的南怀瑾先生,他知道了,就让他的弟子请我到香港讲,在香港演讲后,香港就有少数的地方开始读经,而南怀瑾先生也介绍我到海南岛去演讲,海南岛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效应,后来很快就到了上海,首先是对希望工程学校的校长演讲,那次的作用就很大,带动几百万的孩子开始读古典名著,这样渐渐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媒体也在报道,我从那时候开始,大概一年平均来大陆一次或两次,每一次都是二十天到一个半月,做巡回演讲,平均一天讲一场到两场。
(现在大陆大约有多少学生在接受读经教育,程度如何?)
我是自己没有去统计,我也没有能力去统计,因为没有一个大的机构来做这个事,因为这是一个大事,他的影响层面很广,所以我没有确定的数据,但是我看过大陆有一位教授,他说据他的观察和估计,在三年前,他就这样讲,大陆大概有三千万的儿童,多多少少开始读经。
所谓多多少少的意思,是从教材来说,三字经也算,唐诗也算,一直到四书五经,这都算,第二个多多少少是从时间上来说,一天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也都算,一直到一天六个小时八个小时,这样叫多多少少,这样总加起来他说有三千万。如果三年前有三千万,那到现在2008年,应该有五千万乃至于更多,多多少少在接受读经教育。尤其是近年来,大陆政府一直致力于提倡中华优良文化的教育,提倡品德素质的教育,提倡和谐的社会,对于民族人心的改善,是非常用心,而当政者,或者说教育工作者,也渐渐去思考这个问题,如何端正人心,如何提升品德,如何和谐社会,至少经典教育不仅没有妨碍,反而是有益处的,如果照我来看,经典教育才是唯一的一条路,最简洁方便有意义的路,其他的教育对这几方面的作用都不如经典这么简洁方便。
(我记得去年新闻联播好像播出过全球各大学内已经推行经典教育,纳入教改日程。)
这也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一则以喜,就是这么多人注意,而且真有这么多大学注重经典学习;一则以忧,就是他们没有把握到教育的要领,因为经典教育在十三岁以前就要完成,当然一方面大学生是要读了,但为什么不知道小学生、幼稚园、婴儿、胎儿也可以读啊,为什么不知道呢。所以如果都到大学生才读,他们又累又辛苦,有些时候又反感,那如果真的认真,效果也不大,如果真要培养文化人才,十三岁就要完成。
43、 有什么资格才能做读经的老师呢?
如果真正了解教育的话,有这份教育的热诚和见识就可以当老师了。有些人认为老师要有相当的学问,相当的品德,当然有高的学问和品德更好,但是有了学问和品德,你对于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清楚,你也不能把教育做好。我们现在这样看,以一般的学问和品德的标准,只要他有对教育有真实的认识,其实就是说,对经典教育认识清楚了,他照着现在的学问和品格就可以做读经老师。如果他有科班出身,大学的文凭行不行?行。如果没有大学,初中可以不可以?可以。小学毕业呢?可以。甚至小学没读过,他只要认识注音符号,就可以当读经老师,甚至他不要认识拼音符号,只要会按CD机器,就可以当读经老师,因为经典录成CD用声音就可以传授经典,如果你能认识拼音,看着有拼音的书念给孩子听,就可以做读经教育。
如果你教的是知识技能,你必须有专业的能力,才能够教好,现在你教的是文化,是从语文入手,而语文的学习本来就是人类的基本天性,语文的学习就是反复听,反复跟着念,念到熟悉,念到背诵,念到滚瓜烂熟,念久了念多了,他自己就能够融会贯通,我们现在教语文的方法呢,把他当知识来教,教一句就要懂一句,而且不仅要懂他的内容,还要懂他的文法结构,懂每一个字的意思,这样就很难教。
所以读经的老师是很容易培养出来的。但是说容易,他其中也相当难。因为他要打破几十年来的教育框架,是不容易的。所以有许多老师,包括学校的校长,乃至于一个地方的教育局,当他们知道读经的观念以后,他们是采取一种“也不错”的想法,所以在功课之余加一些读经,当然也可以,但是有些时候他们会发现,只加了一点点时间精力去读经,他会产生很大的作用,甚至少部分时间读经比用大量时间学习读功课的效果还要大,所以他渐渐认识的更清楚了,他就渐渐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顺利,有些时候,用少量时间去读经,并没有什么效果,于是就淡忘了,或者一个大团体中,只有少部分的班级在读,他就会承受很大的压力,行政方面的,主管的领导不谅解,一般的同事取笑他,他承受不住。所以推广的过程中确实是很多的波折,很多的起伏,但是总体来讲还是很顺利的。
44、 都说开卷有益,但是总结起来还是读经典,很多家长在买书的时候有困惑,您能不能开出一个书单,什么是经典的著作,我们该以怎样的顺序来阅读?
这个问题不很清楚。表面上很清楚,其实需要去面对这个问题的内容是很多的。因为这里至少分成两个概念,一个是读经,一个是阅读。说开卷有益大体指阅读而言,反正读了书一定就有益处,但一般开卷有益是博览群书的意思。读经所选择的教材是有相当固定性的,阅读就比较广泛,如果讲到读经要选那些做教材,一般应该都可以自己选择,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认为某一部书是人生必要读的,乃至于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所在,更进一步是永垂不朽的天地之真理,你认为这部书是如此如此的,它就是你所要选的经,如果你不知道这些书在哪里,我可以以我的观点来介绍一下。我的观点其实也不是我的观点,这是历史上共同的观点,所谓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后所留下来的大家公认的,经常不变的大道,像这种书,其实没有多少。我把中国几千年来称得上经典中的经典的书,分成四等,要选择读经的教材,从最高度的选取,因为高度的读会了,低度的就很容易。最高度的经典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本书背起来了,将来能够融会贯通了,中国就没有更多的书,所以人生只读四本书就够了,意思是说,读四本书之后他什么书都能读。假如没有时间读那么多,就把一本论语读完,他就能够了解其他三本,能够了解其他三本,一切书就都能读。如果有时间有精力,可以多读多背,所以第二度的经典,就是易经诗经老子庄子,第三度必要读的书就是一些很有名的古文诗词歌赋,第四流的经典就是一般流行的童蒙书,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朱子治家格言,这些书,读也不错,不读也没关系,因为,以上的书都会了,这些书其实非常容易的。所以一般人从三字经读起,从唐诗读起,我都笑他,你在障碍你的孩子你知道吗?他说哪有,读这个很好,他进步很多,我说如果你读论语,读易经,不是进步更多吗?四流的经典以下,都不必把他看成是经典,有时间读一点背一点,没有时间没有关系,以后慢慢读,只要一二三读经典读多了,其他的是很容易,这是经典的书籍。
所谓开卷有益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博览群书,这是有关阅读的教育,现在全世界都知道阅读是很重要的,台湾和大陆都在提倡学生阅读的风气,阅读课教起来,煞有介事,好像阅读有一套教学方法,教来教去,喜欢阅读的学生还是不多。其实,一个人,尤其是在小时候,基本上是喜欢读书的,喜欢学习的,因为人的生命就想要充实、饱满,所以人的内在生命是渴望学习的。如果你依照人性来教育,他本来就喜欢读书。所以读经的孩子叫他读三个月半年一年之后,他就自己去读书,而且喜欢读书,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喜欢到手不释卷、废寝忘食,有些家长都有另外的烦恼,他说我的孩子太喜欢读书了怎么办,我就说,你这个家长真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如果天下的家长都有你这个烦恼,我们天下太平了。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读书呢,因为我们教他读书的方法不对,如果要他博览群书很容易,其实很简单,我有一套阅读教学法,我称为“放牛吃草教学法”。其实如果要讲阅读教学法,我们可以先讲认字教学法,因为阅读先要认字。认字称为小学教育的一大艰难的工作,其实认字是很简单的,人类基本上就有认字的潜能,认字本来是很容易的,我们把他看得很困难,依照我的建议,认字有一种合乎人性的教学法,我称为“糊里糊涂认字法”,就是对文字的认识是人类的潜能,尤其是两三岁的孩子就有很大的潜力,人类是怎么认字的呢?就是从模模糊糊中慢慢他就清楚,是糊里糊涂就认字的,人类认字程序既然是糊里糊涂的,我们就用糊里糊涂的方式教他认字,也就是不用教认字。而读经呢,是反复看这些字,一两个月两三个月竟然就能认几百个字,半年一年两三千个字都认完了,这不是糊里糊涂认字吗?
认完字他就会去读书,刚认字不很多,不很清楚,年纪又小,他读的书一定是似懂非懂,你不必管他懂不懂,像放牛一样,让他去吃草,管他会不会消化,他会一天天长大。你如果去问牛,牛啊,你吃这些草,你消化成几两肉,你算给我听,这只牛就饿死了。(笑)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很可笑的,天天就问,你这一本书有什么心得?他那么小有什么心得,他还没有读过大学他有什么心得。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问题,一个孩子是吸收能力强,表达能力弱,他读进来,好像了解,你让他讲的时候,他就不了解,所以有些孩子会说,你不问的时候我好像还很懂,你一问我就不懂了,(笑)我们老师偏偏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他不能懂,硬要他懂给你看,孩子说我不懂,老师就摆脸色给他看,那孩子就觉得读书怎么这么辛苦,不是读书辛苦,而是了解这些书辛苦,不是了解这些书辛苦,而是了解还要表达给老师听,那是非常辛苦,所以老师专门找苦差事给学生做,于是孩子就不喜欢读书,于是孩子不读书这个家长就活该,老师为了孩子不读书烦恼,老师活该,家长活该老师活该的结果,这个孩子就一辈子活该,(牛就饿死了,)就饿死了,倒尽胃口了,所以你就放牛吃草吧,他能够认字,认几个字也不管,就给他读,他随便读,懂也好不懂也好,但是他喜欢读,就越读越多,年纪越长越大,他懂得就越多,懂的比老师还多,于是,所有学校功课不学就懂,学校的功课只不过是用白话文写的日常生活知识。你用这些简单的知识,老师要教得他很清楚,老师很痛苦,一点点东西要硬掰硬掰一点点,研究得很精细,所以老师的薪水要加几倍才可以,老师太辛苦了。(笑)
- · 2016年大同文化未來精英夏令... 2016-06-22
- · “中华经典100”国学冬令营(... 2014-01-09
- · “中华经典100”国学冬令营(... 2013-12-24
- · 大同文化2013年会 “江南游学... 20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