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同文化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REFERER in /www/wwwroot/dtwhjy.com/include/func.class.php on line 429
首页 > 中华圣德英才班 > 明师讲堂
【大同文化|龙门书院】道在心中,时时警醒
明师讲堂   |    大同文化  |    2020-12-06
分享到

听赵泽远老师音频所感,文章来自于英才班学长


翻译《中庸》心得体会


李紫廷


从我们开始着手翻译赵老师的《中庸》音频,至今已有两月余,上学期时,我们采用的是大家一起翻译一讲的形式,每个人最多5分钟,其他人的内容我们从不去关注,也许你的这一小段正好是核心内容,也许只是一小段铺垫,我们每每翻译,不过如管中窥豹罢了。但这学期老师信任我们,采用手机打字一人一讲的翻译形式,只我而言从中所获益处颇多。我从前不大相信“感召”这一说法,但通过这几次我却是信了,我每次所翻译的那讲中,必定都有我内心深处所疑的问题,给予解答并含有古之圣人的观点。每次自己翻译完了,再逐字逐句去细看,内心总有触动。


记忆里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赵老师讲到颜回的时候,彼时孔子的道不被世人所认可,不能在社会实行。有的弟子说:“难道是夫子的道不好吗?”而颜回作为一个当局者,却从未迷惑,他始终坚定修好自己的道,天下人不容是天下人没有福报,社会不去实行是社会没有福报。赵老师说当时天时未至,天道未开,老天不让人有这个福报。而颜回啊,他是个有真智慧的人,他才坚守住道,才会“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也在论语中多次称赞颜回。


我看到这一段内容思绪翻涌,现如今我们在这里修学,在如今这样一个末法时代能接触到道,已是我们莫大的福报了。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而我如今身在这里,却总有担忧这里是不是与社会脱轨了?我以后出去了,找什么工作?能不能赚钱?或是在假期时被物欲横流的社会迷花了眼,会对身在此处的人心生怨怼。看到这段内容,我像被人从温开水中捞出来一般战栗而清醒。是啊,我们现如今所学的道,已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难得我们心中明白,就更应当坚定,有这白白杞人忧天的时间,不如好好在当下多学一些,何必多虑呢?我们若是修好了,以后自有我们的福报,正如赵老师所讲,社会不用我们是社会没有这个福报。至于外面的人如何评价我们,我们也不必在意,有智慧的人自会明辨是非,把握方向的。这块内容正解了我心中最大的疑惑,因此我在赞叹颜回的同时,也很感激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翻译的机会。我是属于视觉型的人,看平铺直叙的文字往往比听人讲道理更会让我信服。


还有一点也令我深以为然,赵老师在讲解“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时讲说“达道五”有五个方面,分别是“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这五伦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说很多人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也许他自己还不自觉,但正是因为他的五伦关系中出现了问题,因为他背道而驰了,五伦当中的每一伦都有自己的相处之道。我们违背了这个道,身体自然也就状况百出了。我以前从没有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去想,现在细细一品,好像确实其中是有这千丝万缕的关联。我小时候和父母关系很好,待朋友也诚信,身体也好。这几年总是体弱多病,之前总觉得是住校不习惯,现在想来也是与我待人有些虚伪,与父母关系也不再一心有些关系。五伦关系十分重要,我们每个人都不可或缺,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是只要我们存在就必不可少的。从前古人很讲究五伦相处之道,而现在的人争名逐利,很多时候被欲念障了双眼。本着金钱至上的主义,反而是把本应是最为重要的五伦关系放在了次要的位置,所以人才会有各种奇怪的疾病出现,人们想了各种科学医疗手段与病魔斗争,却从未往人性本源的地方去想:身体的疾病,是否是对我们的一种警示呢?正如这次疫情也是对现代人敲响了一次警钟,可悲的是能意识到这点的人并不多,很多人说这是迷信,但我还是十分相信的,学习传统文化这两年我也算是有了信仰吧。


总而言之,翻译《中庸》音频对我而言是一门很好的思想课程,也让我了解和明白了许多曾让我痛苦纠结过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大或小,有些我也许从未曾讲出口,但通过听音频翻译,也是因为要仔细检查的缘故,所以格外用心,这种我从翻译中所获取信息而得到的醒悟,远比各种安慰的语言来得更加有力量。



赵老师音频学习之心得


苏奕鸣



起初,学习赵老师所讲的《大学》音频收获颇微。可能是自己的心理问题,使得我一接触新事物就会排斥、质疑、不信任。这样的情况维持了大约一年,在当时回忆起赵老师讲的话,我几乎无一入心。就这样,我浪费了小半年的时间在自己的所知障上。


到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接触老师和学长越来越多,感受到的东西也越来越深。更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我接触的这些人,都是跟赵老师学习过的人,他们身上总有一些令我眼前一亮的闪光点,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深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讲了什么样的话,可以通过自己的一己之力去影响、改变这么多人?因为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带着这一疑问再去听着老师的音频。我本以为可以从音频中获取我想要的答案,但事实给了我一记耳光。再怎么用力用心去听,好像就是无法有老师所讲的契入的状态出来。我百思不得其解,当时的我对赵老师的音频失去了信心,感觉自己的学习好像作用不大,可学可不学的状态又维持了一段时间,但在这期间还是持续学习赵老师音频。在音频中,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赵老师反反复复强调一件事:踏实修学。其实虽然赵老师提了很多次,但我对这四个字没什么感受,只是把它当作知识点记下了。


前一段时间学习《中庸》音频,我仍保持无感的状态去听音频,直到赵老师讲到“素隐行怪”时,我心里忽然很不舒服。因为我感觉赵老师在讲这四个字的时候句句都在讲我,句句入心。也是从听完这一段之后,我对我之前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我总贪图捷径,总是好高骛远,总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小聪明去获取离成功更近的路,所以生活中看似十分用功,实则是行不着力。这样行不着力时间久了,自然会越修越累,最终一无所得,如水中捞月。而赵老师苦口婆心讲的踏实修学,正是对治“素隐行怪”贪图捷径的最好良药。我开始思考要怎么样才算是真正做到踏实修学,其实用小梁老师一句话可以作为标准:掩藏你所有的锋芒,当有一天,大家都不关注你,而你又在好好学习时,就算得上是踏实了。赵老师的音频作为思想引领,梁老师的管理作为实际落地,两者相结合,我认为是现阶段我所能做到的。因为赵老师虽然将至神至妙之大道讲述的至平至常,但我的现状还无法达到拳拳服膺的状态,只能说其中的一些话能够使我印象深刻,但一到生活中去落实的时候,可能就要再次打折扣。


听赵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赵老师反复强调,我自己不断坚定的一点就是:修学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在将来的某一天,我坚信我也会成为赵老师那样的人。




听赵老师讲课有感


王继敏


本学期听的是赵老师讲的《中庸》,《中庸》讲述的是生活当中的伦理关系,而儒家正是以日用伦常来慢慢的返还先天。我们听音频是分段听,我听的并不完整,就把一些感受分享一下。


一说要写感想,我第一想到的是赵老师说过:“小人常立志,君子立常志。”这是一句很常见的话,但赵老师讲:我们人的志向就是一棵大树,可以有一些枝干,但最终一定是顶天的,而不是觉得花美你就是花,草绿你就是草,最后落了一个什么都不是,所以说我们要不断的修学,修到我们的心足够坚定,然后就是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前进。当然,做事也不可急功近利,总想要一些捷径,一走捷径,物就不格,意自不诚,意不诚,心自不能正,心不能正,身当然不能修,修身都修不好,志又怎么坚定呢?会半途而废的。原先没听赵老师讲课时,觉得“半途而废”是一个贬义词,后来才理解另一层的含义,是一种用力用到力气一点儿都不剩的状态,还算是尽力的,也可以说是“中道而废”,就是做事做到尽心竭力,做到自己已经没有力气,不能再做时而停下,并不是因为懒惰而不去做,而这种状态调整好之后再继续,反而会更坚定我们的志。虽然我还没有体会过这种状态,也许是我的志没有立起来,但我也一直寻找我的方向。老师说过:“只要你愿意学,我就会教你。”对啊,反过来就是,要是你不愿意,不诚心的学,听再多也是无用,所以要实实在在,不可以好高鹜远,也不可以华而不实。


修学的道路无边无尽,需要我去理解的还有很多,希望可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希望我早日找到我的志。




文化与管理的结合


孙楚炎




所谓文化,主要功用在于修习自己的内心,所修的方向是我们常讲的,也是希望看到的“善”,这种“善”是无私心的,所谓:“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我在听赵老师讲课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理念。


赵老师讲课会围绕“正德,利用和厚生”这三大主题为我们解经。


所谓“正德”,即是要有一颗无私的心,这种善心才是真正的德。在自己做事情中,这种德会为你引来无数的人帮你。《论语》中曾讲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当时世有这种德行时,就会在社会中扎根,因为人们都喜欢跟无私的人打交道,他会真正帮到你!


“正德”之心怎么产生呢?这就要靠文化为引导。为什么用文化做引导呢?文化产生于天地之间,由无数不断反复的象所形成的,这些自然之象顺应着天地自然之道,用人们所能看见的事物展现出来,通过人变成现在的文化。因为文化是由自然演变而来,而自然又是善利万物的,所以人学了文化就可以激发我们纯善的心,也是赵老师所讲的“本性”。本性的功用可以让自己守住自己的本分,安于当下,踏实一切,做任何事都不马虎,完完整整的做完。说白了,这个本性给我们一个“作为人,何为正确”的判断标准,用这个判断标准在生活中做事,慢慢地去落实,自己的正德之心慢慢就显现出来了。


“利用”呢?“利用”首先是建立在“正德”上的,是以正德之心为核心,衍生出对外界的人、事、物和谐相处的方法,谓之“利用”。正德是利用的本,利用是正德的用,现在有了圣人之德,但若缺乏圣人之智,则无法真正长久的做一件事情。这个智演变到今天就是管理,管理的功用在于可以高效的避开风险完成一件事,管理主要是在生活中用具体的方法做事,用具体的方法展现自身正德的正能,既可以影响众人行善做事的风格,又可以把事情完成,达到真正的利用。


最后一个是“厚生”。当正德与利用做到极致时,所做的事自然就可以厚生,就像《大学》中所说“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意思是一样的。赵老师为我们讲解的经典,都是在引导我们生命如何圆满,圆满后如何“厚生”。赵老师把最高的生命追求传述给了我们,我们现在学校又引进了生活中具体实践的方法——管理课,两者合一,在生活中不断落实两者之法,生命一定会彰显自己本善的、圆满的一面。古有孔圣习周礼,今有后辈效法之,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加油!




听赵老师音频的感受


闫嘉怡



我听赵老师的音频也没听太多,记得也不是太全面,记住了点大概。


《中庸》第五讲,讲的是中庸、中和和忠恕之间的关系,以下是我对第五讲的感想。


本讲开篇点明中庸、中和和忠恕之间的关系,三者看似不同,却又相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要先做好中庸之道,做好中庸之道以后,中和与忠恕之道就与你近了一步。我们做事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要一步一步踏实去走。比如说你打扫广场,你不仅只是打扫广场,还要保持广场干净整洁,要坚持不懈,这样你就做好了中庸之道,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进一步完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要去改善,这样中和与忠恕之道就离你不远了。


其次是本性。其实人的本性是不坏的,每个人的本性都是相同、没有差别的,人的天性本性是好的,后天本性变坏可能是受成长环境、身边的人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赵老师就举了一个例子:这个桃子呢,你看它又大又甜,可是有的桃子又小又酸,也有的桃子是长坏的,那为什么呢?因为在桃子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水分、土壤、化肥等等各种东西去维持,但每个桃子不可能一模一样,可是桃子的本性是相同的,没有说哪个桃子一开始就是坏掉的,就如同我们人一样,也没有说我们刚生下来的小婴儿,本性就是坏的。所以说人的天性不是坏的。


最后呢,就是自信,人的自信不是靠外表装饰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说你穿的多好,多富丽堂皇,那就叫自信,那不是自信,而是装饰一下外表而已。赵老师举例:我们禅修要读《中庸》,你要好好读,我们要背《论语》,其实根本不用背。我们每个人身内都有一个孔老夫子,我们要把他激发出来,你看《论语》还用背吗?不用,那都是他自己写的书,都不用背的,所以说自信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


总而言之,赵老师用《中庸》的讲解教我们做人要自信,做事要坚持;人的先天本性是不坏的,要坚守中庸、中和与忠恕之道。




音频讲解心得体会


朱媛洁



听与翻译赵老师音频已有较长时间,期间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与记忆深刻的点,分享如下。


赵老师在讲解《中庸》时讲到过“修”与“学”的区别。大家常说修学,那从修学角度来讲,“修”与“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论语》中有句话叫“学而时习之”,“学”就是效法的意思。在学校中要向老师效法,在家中则要向家长效法。在某一点上,别人做的比我好,那我就要去模仿他,要向他学习,就是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会变得越来越好,这就叫“学”。“修”则是内在的,就是不单要去修,还要主动把自己的错误纠正过来,错误包括自己的行为和内心的想法。“修”是一个自觉的行为,“学”也是,这就是为什么说“修”与“学”并无太大的区别。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就是学习知识,其实后天知识的学习跟我们的生命就没有关系了。现在的学习知识,学习语、数、英考个大学,拼命弄个很高的学历无非就是为了以后能找个好点的工作,但从外在物质条件的满足过程中,根本就无法找到你内心真正想要的感受,这就是“修”与“学”的区别。


赵老师还讲到了儒家的“道”难做、难行的原因。儒家修身是以人心对人心,如果你身边的人对你感到很满意,那你就是修的好,反过来讲,如果他们对你感到不满,那就说明你修的不是很好。儒家的“道”与外面的修行不一样,外面修行面对的是“神”,比如说,你这星期犯了个错,然后你去教堂里忏悔,说“神啊,对不起,我这周犯了个错,我以后一定不再犯了。”结果没忍住,下星期又犯了错,然后你又去忏悔了,上帝不是生活中的一个人。但儒家的修行是你在家中对父母好就是好,对父母不好就是不好,不可能说你不孝顺父母,但大家都说你对父母可好,这是不能掩饰的。你孝顺不孝顺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儒家的修行是直接人心对人心,是比较难的,所以说要先从身边的人做起,叫“近者悦服,远者怀之”,真正的“远者怀之”是在“近者悦服”的基础上才有的,所以儒家都是实打实的东西,因此不好修。


听与翻译了这么多音频,其中最深的感受就是“尊师重道”。我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庭的成长靠的是父母善德的教化,对上要孝顺父母,对下要教育好自己的儿女,要教他们孝敬父母,还要教弟道,弟道就是恭敬心。说到恭敬心,我就会想到颜回。颜回居孔子弟子之冠,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赞赏颜回的好学与恭敬心,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子谓颜渊:“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说的就是每次孔子见到颜回,他都在拼命精进修学,没见他有一时一刻停下来,老师让做马上就去做,马上就在生活中兑现了,不像我们现在有些学长,老师布置一个任务,他便一拖再拖,一直完成不了,这便是没有恭敬心的体现。《论语》中有句:“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就是说人这一辈子,两件事一定要做,一是孝顺父母,二便是恭敬老师。


其实赵老师还讲过很多重要的东西,我所写出的只是小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都是在边翻译边听的时候能听明白,但等过了一会儿就基本忘了差不多了,也许是听的时候不够用心,因此能记下的只是零零散散的小部分,希望自己能在往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更加用心,把音频中重要的内容记在心中。


推荐博文:


全国服务热线:  15393731751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龙门一号槐树里文化旅游街区  龙门书院

大同文化教育中心网络版权中心所有    Copyright@.2013-2015     豫ICP备12022918号-4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