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同文化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REFERER in /www/wwwroot/dtwhjy.com/include/func.class.php on line 429
首页 > 首页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新闻
【大文化游学•成长的足迹】——全程回顾
最新动态新闻   |    大同文化  |    2019-11-25
分享到

大文化游学在各种准备之后,于2019年10月16日早上六点开拔上路。走的前一天,书院对每个孩子的行囊进行了数次的检查清点,要求每个人轻装上阵。

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取舍之心。没走过远路的孩子们在纠结要不要带上自己喜欢的物品,还有自认为需要的物品,他们把物品掏了装,装了掏,最后在老师和老学长的劝说下,听话的就果断的舍弃了一些物品,执着的又偷偷的装进去了一些小物件,在兴奋、憧憬、向往、恐惧等等复杂的心态里,我们一行师生迈出书院的大门,在深秋薄雾笼罩的清晨,踏上有丝丝凉意的王城大道上。“天高笼晓雾,路远伴寒灯!”但是我们并没有觉得有寒意,内心对游学的渴望,连步伐都变的有无穷的力量,身子也轻盈清爽了起来。


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游学服是隔小雨的,一部分学长拿出了雨披,雨披前短后长,把背上的包遮盖住了,人看上去犹如一个个弯腰拱背的老人,佝偻着身子前进,加上雨披的荧光绿,和小孩子们的艳紫色,一行人可爱的模样几乎伴随着所有路人好奇的目光和惊诧的探问,而我们走得是如此坦然,如此底气十足!文化的自信此时此刻是最好的诠释!

观察着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们,他们吃饭时神态专注,没有人挑三拣四,一个个沉静自若,让人为之感动。他们都是家里的宝贝,在家也曾经被宠爱到上天摘月、下海捞星,现在的他们却能静下来品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淡然之趣。游学的意义是什么?就在于走路时当下的内心,在于这一饮一酌间的理解感获。

最小队员梁名宙,今天终于落队了。喝着水,他还在问老师:“落下了还能赶上吗?”老师对他说:“坚持不懈,努力前行,一定能赶上。”梁名宙对老师说:“这是你说的,我可没有这么想。”老师问:“那你是怎么想的?”孩子说:“我什么都没想,就是走路呀。”这就是孩子,一个孩子本应有的状态。他们内心单纯,心无旁骛,干干净净的走路,用梁老师的话说——“走着走着就长大了!”

难道不是这样吗?曾几何时,我们的孩子忽然变的沉默了,羞涩了,独来独往了,其实那是因为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尉家荣是新生,来自湖北十堰。他憨厚质朴,单纯可爱。前几天总是会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想游学,游学好累!”因为他出发的时候穿的是妈妈刚给他买的皮鞋,不适合走长路,他的脚打泡了,走路的疼痛使他恐惧“走路”。在渑池休整的时候,老师带他买了一双新的运动鞋,换上新鞋的那一刻,脚的舒服使孩子笑逐颜开,脚不疼了,走路也不是问题。接下来的半个多月,尉家荣虽然会由老师陪着走在队尾,却从此再也没落过很远的队。

310国道上的货车来来往往,它们见证了一行徒步行走的人。孩子们的脚上打出了一个个水泡,有大有小,中途休息或者用餐的时候,大家会脱了鞋子,相互比一比谁的泡大,谁的泡多,这几乎成了大家休整时一个重要的话题。甚至泡多的学长,内心会升发出一丝骄傲。因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落队的学员都很少,除了几个刚刚入学的新生,他们的落队也都可理解,他们是第一次参加游学,比起那些游过三至五年的老学长,落队起泡脚疼等等反应,皆是正常。我们称之为“没走出身体的舒适区!”

离开渑池,带队高老师抄近道走,一路花开,北京菊在清晨的薄雾里摇曳生姿。蜿蜒的丘陵渐露黄土高坡的气质,麦田平整宽阔,露出地面的麦苗一畦畦绿油油的,在早起阳光的照射下,像极了光滑的丝绸缎带,从地的这一端飘向远处的另一端。这里秋收似乎比中原地区晚了一点儿,所过之处,各家门前都是晾晒的玉米,金灿灿的棒子或者颗粒证明着农村生活的衣食无忧。

饭后我们另僻稀径,走了一条五谷丰登的小道。小道两边有村里种的板兰根等中草药材,玉米棒子还挂玉米杆上,高梁小米压弯了腰。路边土塬上黄菊成片,清香满山遍野。有农人或开四轮车或推架子车,悠悠的干着农活,一个个富足自得。孩子们午休的时候,都是躺在红小豆的秧堆上做的梦。他们长这么大,可能从来不认识芝麻绿豆,更不知道黍米和小谷子长什么样,这些都是第一次见。这些农作物在孩子们的心里播撒了种子,总有一天会破土而出,长成他们想成长的模样。

当回头看看那些被我们远远甩在后面的一条条大路和街道小巷,我们的内心是骄傲的。

游学的路,一路都是在向孩子的内心撒播“意义”的种子,有的田地已经荒芜很久,甚至很久没有阳光普照,而游学的路,一路阳光雨露,还有爱的锄头,有希望就有生命的活力,就有永远不嫌累、不怕苦、不怕难的激情,才能看到生命的高峰,才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方向。

大同,一点点开辟孩子们内心的荒漠,融化孩子们内心的冰雪,照亮孩子们内心每一个黑暗的角落。

一路野菊相伴,微苦的清香时隐时现。落叶瑟瑟,秋风微凉,于行走在路上的大同师生而言,我们却领略到了春风拂面般的惬意。去仰韶文化遗址阳平镇的路上,我们远观秦岭云海,云蒸霞蔚,波澜壮观;近看仰韶文化遗存,感知先民之生活场景,感叹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进入陕西,便觉天高地阔,云淡风轻,令人心旷神怡!黄河就在手的右边静静流淌,步入潼关,我们离终点的距离就更近了。

过了潼关古城,孩子们发现西进的路上总是有一个个关口,每一个都是古时重兵镇守之地。如今又看到了黄河、渭河、洛河汇流地,渭河入黄河的地方,知道八百里秦川是多么的伟大绵长。“关西夫子”杨震的大理石雕像伫立在路边,牌坊门楼上书写的“四知坊”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晚上分享会上,任老师给大家讲一路上的历史人文,杨震“暮夜却金”,曾讲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启发孩子莫做亏心事,举头三尺有神明,升发孩子们对天地人的敬畏之心。

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之旅,彻底打破了我们对华山的心理预知。相传自古华山一条道,上山累、下山难,有走不完的石阶犹如天梯,连当地人都恐惧三分。在我们的登山队伍中,冲在最前面的却是我们的孩子们,他们身上有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精神和勇气。

在游学最后一次的“走廊会议”上,总落队的新生学长王嘉驿说出了他的心里话:“想走在前面,像带队的高老师一样,一直走在前面!”在他落在后面的时候,遇到的有冷漠的人,也遇到了好心人。他曾经有过打出租车的念头,但司机扬长而去。走在路上,安心于当下的走路,有了很多思考人生意义的空间,这使王嘉驿成长了很多。

参加过大小游学六次之多的烟台女孩儿马千惠,这次游学状态特好,在分享的时候却动情地哭了。我们从中看到了惠惠的成长,她开始会思考了,以前游学只是走着玩。

12岁的李禹德学长说:“心里不放弃,就是身体不放弃!”他的脚趾甲出现了问题,变成了深紫色,走路一瘸一拐。任老师和梁老师数次让他坐车,他都委婉拒绝,他说“我可以的,我走在后面,我能行。”500公里下来,他一次也没放弃自己,坚持走下去,给自己的千里徒步游学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新来的王伟骁学长在分享时说,这一路走下来,身体没有任何感觉,反而觉得很惭愧,因为没有成就感。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次游学,大家都是我的老师。”他很真诚的反思自己,包里曾经装了一个加餐发的苹果,在休息的时候没拿出来分享给大家吃。还有关心小学长不够多,只关注自己,后来反省自己,觉得特别内疚,因为看到了自己内心自私的一面。他的勇气和真诚感动了所有的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文化游学行脚的每一步都在诠释着其对身体、心理、文化理解及人生格局的深远意义。厚积需要对自身及自身状态认知正确,在坚韧有力的状态下,实现逐步积累的过程。厚积方能薄发,薄发则是孩子生命状态的自然体现,真正的自信源泉。

五百公里的峰回路转,风餐露宿,风雨兼程,脚下的血泡被踩扁又起来,踏过中原厚土,走进八百里秦川,感受到了三秦大地的物华天宝和纯朴民风。这一路走来,风景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一次次对身体不舒服的突破后,内心深处的那种豁然开朗,对天地万物的通达感知,对自我认知的一次次升华,是一次生命的洗礼。我相信这五百公里的行走,将是书院送给孩子们这一生最大的礼物!这一生孩子们都不会忘记这一路的酸甜苦辣,它将会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美好的回忆……




推荐博文:


全国服务热线:  15393731751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龙门一号槐树里文化旅游街区  龙门书院

大同文化教育中心网络版权中心所有    Copyright@.2013-2015     豫ICP备12022918号-4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