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同文化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REFERER in /www/wwwroot/dtwhjy.com/include/func.class.php on line 429
首页 > 首页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新闻
【大同文化|龙门书院】庚子年中秋祭月仪式
最新动态新闻   |    大同文化  |    2020-10-02
分享到

“山融于水,诗融于文,业融于城,古今融于洛阳,以天地造化之美,绘天下共羡之都,这里是洛阳,一个‘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地方……”最近洛阳成了中秋的焦点,而坐落在洛阳龙门的大同文化·龙门书院也成了文化圈内的焦点。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志士仁人齐聚龙门福地,在龙门书院开展了一场文化盛典:庚子中秋祭月仪式!


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扎灯笼、舞火龙等习俗。在这重要的节日里,我大同学子和大同家人一起祭拜月神,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本次参加祭月仪式的家长和学生共有112位,也是今年自开学以来书院承载家人最多的时刻。庚子年中秋日酉时二刻,随着祭司威严的音节飘扬:“执事就位!献官就位!全体肃立!”祭月仪式正式开始!


秋空明月悬,此刻月圆满;盛世安康泰,丹桂飘香远;

明月照乾坤,和谐盛世延;大同和家园,共祭月团圆。



第一项、祭月礼


主祭人到位,净手至香案前,三上香、三祭酒,行高揖礼!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天之阳,月为地之阴。天地定位,日往月来,四时交替,万物化育。月之阴性能量引领万物之生机。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国自古有祭拜月神之文化风俗,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紅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员月饼。在家的,在外的,同等份额,寓意一家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第二项、请月神


主祭人恭读祝文,并焚烧祝文,恭请月神。今我大同学子,修学躬行,文以化世,礼仪涵养,修己安人,一脉相承。假以时日,必有嘉谕。希望月神见证此刻,明我大同家人之志,圆我大同家人之愿。


祝文:

庚子仲秋,夜风拂凉。太阴之灵,皓皓当空。乘风而出,中天乃赫。列宿掩缛,长河韬映。冰蟾玉洁,灵桂馨芳。皎然若镜,冷隽如冰。九霄之望归,群星所拱依。环山浩渺,云海幽冥。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与江湖以幻影,隐烟雾于无形。引玄兔于帝台,邀素娥出后庭······


---摘录部分祝文


第三项、拜月礼


大同家人面对月神排位,全体肃立,正衣冠,共拜月神。随着祭司的声音,大家诚心正意,三拜神明。一拜天地相合,养万物育群生,风调雨顺年年丰 ;二拜燮理阴阳,道德昌人伦明,月圆人圆事事圆;三拜日月同辉,人心善和万邦,家和国和天下和。


祭拜月神娘娘的人主要由妇女或者儿童来祭拜,(道家分阴阳,而月亮是晚上出来没有阳光所以是属阴的,而中医讲女属阴,男属阳。所以男子一般是不祭拜的)。祭拜的时候全家成员都要到场,这也是寓意着团圆的意思。祭祀的主祭人是女家长,第一个给神位上香,而其他的女子按次序一一祈福。仪式结束一家人要吃团圆酒、拜月的月饼水果等等。所以古代中秋节只让女子祭拜,而男子则不祭拜。



第四项、从献礼


祭司献词:


今天元正午,大道宏开,适逢政治清明,社会太平,科技进步,经济繁荣;上有国主昌明重兴中华之文化,下有政府明睿以推行道德教化。


今我大同仁人,立足中原华夏文明滥觞、河洛文化起源之地,得益天地先祖圣贤厚德之庇佑,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为社会教化尽绵力。为师者各竭心力,为亲者各舍其子,年少者为天下各立其志!孜孜求学,明至理以成内圣之德;兢兢力行,修身心以成外王之道!


值此中秋之日,诚意正心,众志成城:从此将世界一切刀兵水火,瘟毒盗贼,雾霾恶邪,怨气不平,阴谋压迫,凶横恶霸,以及天地不仁之气,完全扫除尽净,一正压众邪,扫邪归正,天下太平!



所有女士陆续至香案前,依次上香,共同祈福。



最后,所有家人齐唱大同文,共同祈愿:人道完善,宇宙平安,天下一家,中外一人,己成仁成,世界大同!


庚子年大同文化·龙门书院中秋祭月仪式圆满礼成!恭祝天下所有家人:顺天应时,积善养德,身心清明,家门和顺!


庚子年大同文化·龙门书院中秋祭月仪式圆满礼成!恭祝天下所有家人:顺天应时,积善养德,身心清明,家门和顺!


推荐博文:


全国服务热线:  15393731751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龙门一号槐树里文化旅游街区  龙门书院

大同文化教育中心网络版权中心所有    Copyright@.2013-2015     豫ICP备12022918号-4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6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