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同文化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
Notice: Undefined index: HTTP_REFERER in /www/wwwroot/dtwhjy.com/include/func.class.php on line 429
首页 > 首页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新闻
中庸之道(二)
最新动态新闻   |    大同文化  |    2016-12-06
分享到

中庸之道(二)●【     原  文 】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中庸之道(二)●【  字  解 】


仲尼——孔圣字;君子——言行合道者;小人——心智不成熟者,普通人;时——无一刻违道;反——违背,逆;忌——禁;惮——怕;至——高、广,唯一性;民——萌也,智未开者;鲜——少;知——智,过——轻视;不及——达不;其——同岂,难道。

中庸之道(二)●【  节 解  】


圣人曰:“君子合于中庸之道,小人背中道而行事。君子合于中庸之道,无时无刻不与中道合一;小人因背离中庸之道,故行事无所顾忌。”

圣人曰:“中庸的道能之高之广无所不及,然普通人悖道已经很久了啊”

圣人曰:“道之所以不能行,我明白啊:聪明的人思想上轻忽它,愚昧之人无法明白它(故而不行);大道之所以不能昌明,我也明白啊:有贤德的人在行为忽略它,小人在行为上背离它。人不知道之用,犹人们日常饮食一样无人可离,但几乎没人能体验味道的源理”

中庸之道(二)●【  揣 意  】


中庸一书,相传为子思所著,一说实是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家藏之秘语。子思恐大道不传,特纂集成书,传于后世。子思直说“仲尼”是对孔子以圣人相待,而非俗情。人性本善,生而后天,物欲蒙蔽,但五德俱全。君子小人,本性一也,然普通人隐而不现,惟君子时时性德显露,本性行事,故合于中庸之道。然小人迷性,沦落后天,悖道行事。反非故意违背,是不明而逆,不知性为身中至宝,弃慧命养小体,虚度光阴。小人失教,执迷不悟,见物思迁,见利忘义,昧天良,欺自心,不知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不知因果不虚,故无忌惮也。圣人以此言昌明中庸之道为善恶之分水,人生之本意。又提点教化之重要,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此言不虚也。


道分乾坤,天阳地阴,中聚为人。人禀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故与天地三才同列。道赋天命于人身,故人与天地同其德。上古之人,生性浑朴,不教而与道合。故圣人兴而道统天下,所谓“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无为而自化,岁起摄提纲。人皇九兄弟,寿命最延长。各万八千岁,一人兴一邦,分掌九州地,发育无边疆”。后人渐落入后天,始有圣人引领。自羲皇“制字造书契,画卦名阴阳”,明人伦兴教化,人强而顺自然而为。黄帝时,已有利益纷争,故有蚩尤作乱(黄帝轩辕氏,人事渐完备。诸侯始争雄,适习干戈起)。人心沦落后天,黄帝始设百官人事,明天文历纪,作舟车通济水陆,以治平人心。延至尧舜禹尚能公天下,协和万邦。逮至夏商周已是天下为家,人心悖道,愈驰愈远矣,故周公作礼摄制人心,礼乐教化,沦为后天教育。孔圣之时,礼崩乐坏,犯上作乱,背伦弑杀,几为乱臣贼子攘攘于人世。《易·坤卦·文言》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所谓损益者,人心去道心之距离也,渐行渐远矣!故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究其原因,谓道不明不行。不明不行者,惟人矣。智愚贤否,皆不中节。圣人深知世俗之流弊,故以此言惊醒世人。此智者,非真智慧。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真智慧便是复性良知,能排障蔽于隐微,察乎天地万物,明辨是非善恶,故下文赞叹舜其大知也与,方能用其中于民。而一般自以为智者,守道之一端视为全部,实是盲人摸象。修道之人,不明道法自然,蔑视于至平至常,着力于至神至妙,不知道在自身,反向外求,或仰赖于外力他功。所谓“心中自有灵山塔,何必灵山塔下求”。“何其自性本自清净, 何其自性本不生灭,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何其自性本无动摇, 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佛门五戒“杀盗淫妄酒”至真法门,无不至平至常之生活。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杀心不除,尘不可出;偷心不除,尘不可出;后复断诸大妄语……第四决定清净明悔。至圣告诫弟子: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日用伦常,至平至常之事,果能顺道行之,方为出世之根基,否则,实为缘木求鱼!愚者天心障蔽,自不能及。然“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贤非圣贤之贤,惟善而已。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善人惟以仁慈之心行事,乐善好施,难免不明就里,是非混淆。仁离智勇非仁矣。故贤者不明道理,其行有过,犹不肖者不及也。智愚者因不正信故道不行,贤与不肖者因不正行而道不能昌明。


圣人因而感慨:道真的不能行吗!然上天有好生之德,圣人有悲天悯人之怀。道化圣人于礼崩乐坏之际,实是降衷下民之大爱。孔圣明帝王之道,一心救民于水火,应时君之聘,一车两马,周游列国,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困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俗人见之讥其栖惶之状。不明圣人秉天地明命,宣道德,说仁义,为利益熏蒙之诸侯,警道德仁义之木铎。四十余载,风尘仆仆,鞠躬尽瘁,道不行撤还东鲁,删诗书,订礼乐,垂教后世,秉天地至公,申春秋大义,依法权行天子之事,故而乱臣贼子惧焉!此句非圣人叹道之不行也,实叹世人无其福报也。《大学》引言:《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以此言圣人哀民之心跃然纸上矣!为激励后人明道行道,下文即举真智大舜真贤颜渊,直指大道可行,中庸可守也。

推荐博文:


全国服务热线:  15393731751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龙门一号槐树里文化旅游街区  龙门书院

大同文化教育中心网络版权中心所有    Copyright@.2013-2015     豫ICP备12022918号-4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3635号